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券商私募债:看上去很美

作者:肖君秀 蓝姝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3 17:17:00

摘要:券商私募债:看上去很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蓝姝 深圳、广州报道

   私募债来了。低迷期市场里券商们兴奋的神经瞬间被激发。
    继东吴证券抢得首发业务,国信证券亦宣告完成首单5000万发行,平安证券更是在6月12日宣告其承销的4家公司共计近6亿的私募债销售告罄,至此沪深两交易所完成了共计19家私募债的备案。
    对私募债承销主体券商而言,尽管与企业签订的佣金收益为1%,远低于此前3%的预期,“大肥肉”已经变成“小蛋糕”,但券商们显然有着其他打算,将规模做大“以量补价”显然成为一大对策。
    然而,私募债被市场别称为“垃圾债”,如果券商通过增加发行规模来获得更多的收益的话,风险则是横亘在其面前难以跨越的沟壑。
    从第一单私募债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的模式来看,这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较保守,但由于国内担保公司本身存在较大风险,一旦私募债出现问题将会无保可担,从而传递至发债起点上影响发行量。同时担保的方式也使得私募债发行规模有限,对于券商明显提升业绩较为困难。
券商另有算盘
    包括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平安证券等20家券商获得了首批发行私募债业务,券商们起初认为,终于盼来了一块大肥肉。
    在私募债相关规定出来之后,某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员抑制不住言语中的兴奋,“公司发行的利率大概会在8%-15%比较合理一点,券商承销费率大概以3%-5%来算。”
    一家入围首批20家名单的券商高管对记者称,起初也预计公司发行利率会达10%以上,券商佣金能达2%以上,但是此次降息后对利率有所拉低,同时业务试点期间佣金无法拉得太高。
    私募债看起来很美,但是实际上远低于预期。一位券商人士透露,目前券商与企业签订的协议费用都在发行额度的1%,包括材料编制费和佣金等。也就是说,一单数千万的私募债发行,券商也就能拿到数十万的费用。而此前券商预计则是做一单数千万的业务能拿到上百万的收入。可见现实与预期差距甚远。
    同时,近期发行的私募债的利率也都低于10%,与之前券商预计最高能达到15%相去甚远,从收益率而言,尚不如一些正在发行的信托产品,但在机构的哄抢下,几家私募债转眼便销售一空。
    “整个规模还是很小,这么多券商来争的话,整个行业很难说能大幅度提升收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目前私募债还处于试点阶段,只是在有限的城市试行。“到全国放开的时候,对券商来说才算是可观的业务。现在还是很小的蛋糕!”
    唯有大规模发行,争到做更多的项目才能增长更多收入,券商亦深谙此道。一位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意向潜在客户,将根据公司自身标准和程序对意向客户进行严格筛选和尽职调查后向交易所申请备案。
    在广发律师事务所看来,对于券商而言,一年做20个私募债项目,可能还不及一个创业板公司承销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从目前公布的私募债发行情况来看,大多都是数千万的项目,虽然也有过亿的项目,但超过2亿的项目很少。在券商看来,做私募债业务还可以为IPO储存项目,可谓一箭双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券商其他优质的IPO项目有可能减少,从而带来隐性的负面影响。
“垃圾债”隐藏风险
    私募债被市场形象地称为“垃圾债”,其收益虽然高于其他安全度较高的债券,如影随形的是其存在高风险。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产业办公室主任张建森看来,“相当于跨行业务经营,监管风险是全新的,如何监管并有效控制风险,这些都是新的课题。”
    从第一单私募债来看,东吴证券承销的苏州华东镀膜玻璃有限公司5000万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其风险是通过担保来锁定的。据上交所方面称,此笔债券由苏州国发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担保。也就是说私募债发行属信用券,再通过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以使信用增级。
    在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看来,如果私募债采取这种形式,不仅会影响发行规模,同时也存在隐忧,一是私募债“有限买方,买者自负”的风险隔离机制流于形式,一旦违约最后由担保方乃至地方政府买单;二是担保公司介入抑制总体发行规模,担保公司资本金数额较小,承受风险能力相应不足,导致了担保公司在选择项目时容易担心承担违约连带责任,而“精心”挑选项目,抑制私募债的规模放大;三是担保公司本身存在不规范经营,可能放大私募债交易风险。
    从目前已发行的私募债来看,发行者均是较为优质的中小企业,其去年的盈利均达千万以上,偿债能力较强。“风险相对并不太大,所以收益自然也高不到哪儿去。”董登新认为,对所有中小企业来说应该要给予平等的发债权,企业小风险大那么发债利率就高,只要有高风险的投资者愿意投资就可以发行,因为私募债是备案制,而不是审批制,买者自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发行。
    对于如何有效防范私募债的风险,使其不至于真正落入“垃圾债”,董登新指出,目前办法只有两个,一方面是发行企业信息的高度透明,信息披露必须充分;另一方面是通过地方筛选,比如通过证券业协会等类似机构对本地企业作初步筛选和推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