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蓝筹为王的尴尬与挑战

作者:古月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02 21:34:46

摘要:蓝筹为王的尴尬与挑战

古月

   近来,证监会从上到下全员“荐股”,推荐对象就是大盘蓝筹。深沪两地交易所也积极配合,严打各类炒新炒差行为。整个监管系统,全力出击,大有蓝筹股不称王不罢休之势。
    回过头来看,监管层之所以如此大力扶持蓝筹,也是因为在他们眼中本应是金枝玉叶的蓝筹股,在春季这波行情里,却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态。
    根据有关统计,进入2012年以来的两个月间,大盘指数涨幅不过10% 左右,但个股行情却非常火爆,最大涨幅超50%的个股比比皆是,个别股票股价翻番。可惜的是,这些大幅上涨的个股,鲜见蓝筹,不是绩差股,就是问题股,有刚上市的新股,也有濒临退市的ST股票。
    与金融股为代表的蓝筹相比,这些股票多是小盘股,因此,在这波以超跌反弹、价值修复为主导的行情里,蓝筹搭台,小盘唱戏,就成为最典型的特征。而这也正是2008年走熊以来,A股最常见的状态。
    在监管系统全力主导下,目前,市场炒作的风向正在发生转变,部分资金开始加速布局蓝筹。但监管层的苦心最终能否为市场接受,蓝筹为王的市场格局最终能否形成,还有待观察,毕竟,在一个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稀少的市场上,趋势投资往往比长期持有收益更大。
    回顾A股20年来的发展,成长性投资长期占主导地位,价值投资总是处于从属地位。简单盘点一下几波著名的行情,即可见一斑。
    1996年—1997年的大牛市,一开始也是超跌股暴涨,垃圾股升天。1996年底,管理层严打垃圾股炒作,股指一度连续两天跌停。之后,市场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帜,将深发展与四川长虹作为龙头,用半年时间将指数从850点推到1510点,很快就将这些大蓝筹的成长性透支殆尽。之后,股指很快溃退到1025点附近。
    1999年—2011年为主的行情,主轴一开始就是网络股,到后来是重组股,反正都是奔着成长预期去的。这是一个庄家横行的时期,坐庄机构没有打算价值投资,也不想长期持有。
    2005年—2007年这波行情,虽然所谓的五朵金花涨幅不小,但涨幅最大的还是小盘股。自从中国石油以16元的高价发行,以48元的天价开盘以后,股价就一路坚决向下,直到1664点。之后,大蓝筹再也难以吸引普通投资者,就连基金经理们似乎也羞于在人前谈论价值投资。
    2009年后,因为创业板开盘,人们再次热衷于成长性投资。这让不少权贵资本发现良机,于是不少人开始热衷做PE,期望着今天入股,明天上市。在市场化改革的旗号下,中小板、创业板的IPO沦为三高发行的重灾区,动辄八九十倍的市盈率、一二百元的发行价,让股市成为典型的造富机器,二级市场投资者被迫买单,最后搞到天怒人怨。
    现在,新一届证监会又开始倡导价值投资,鼓励投资者购买蓝筹股,鼓励养老金之类的长期资金入市。问题是,在诸多顽症没有根治之前,这种呼吁是否能打动场内外的大资金,还是个未知数。毕竟,中国股市来来回回折腾好多回了,谁也没看到价值投资收益高在哪里,即使按郭主席的算法,投资上证指数,10年收益不过28%,还跑不过CPI呢!
    再者,放眼世界股市,顶尖的大蓝筹,绝大多数都是真正具有潜力的小盘股逐渐成长起来的。像美股市值曾经到达过5000亿美元的5只大蓝筹,微软、苹果、思科、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只有埃克森美孚是资源股,其余4家都是高科技股票,前三者更是近30年IT革命后才快速成长起来的。因此,成长性投资与价值投资并不矛盾,而价值投资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成长性支撑,如果仅是为了获得不低于银行储蓄的收益,人们大可去买国债,那比炒股票可是安全多了,省心多了。
    何况要根治股市顽症,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扭转投资习性,不仅需要主管部门的激情,更需要其辅之以法制建设,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甚至更高层面的决心,否则就有可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最终再次沦为又一波价值炒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
    而且,中国股市要想真正具有独立的投资价值,还需要经济基本面的支持,只有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出现类似房地产、汽车这样能大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战略产业,才会涌现一批与之相关的成长性公司,从而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具有战略配置意义的标的。在这种局面出现之前,所谓价值投资,估计难以摆脱以往价值透支的尴尬境地。(作者为本报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