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为获利不惜信披违规上市公司说了不算最“坑爹”

作者:张学光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30 21:21:52

摘要:为获利不惜信披违规上市公司说了不算最“坑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当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共赢转为对立的时候,投资者的噩梦也就此开始。造成对立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披露。
    无论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散户,能够获取的上市公司信息全部来自于公司董秘办依据信息披露规则发布的公开信息。这意味着,对于已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上市公司要承担完全责任。可怕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对于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从不保证。
    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往往会采用公开谴责和责令整改的行政处罚方式,然而,这种行政监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惩处的力度显然过低。
    按照《证券法》第193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报送有关报告,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报送的报告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些罚款对于一家拥有数亿资产的上市公司而言,只相当于“随地吐痰罚款5元”程度的惩戒,对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信披违规进行利益操作,很难起到惩治力度。
    乱市用重典。尽管行政处罚之外的司法调查以及民事诉讼等,由于涉及到取证难、判定难等一系列问题,但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A股市场的信任危机只会进一步恶化。

中国宝安 石墨烯出新篇 研究员拒绝捧场
坑爹指数:★★★

    2011年11月8日,中国宝安(000009)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开发的石墨烯项目,已经完成了中试线的建设、工艺优化和中试生产,日产量稳定在1公斤以上。至此,中国宝安终于在石墨烯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唯一在石墨烯生产项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公司。
    不过,对于这次“成果”,所有券商分析师都选择缄默。其实从下半年以来,各家券商分析师没有针对中国宝安再发出过一份研究报告。2011年上半年的那一场“石墨烯风波”,中国宝安把券商分析师伤得不轻。
    2011年1月20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深圳贝特瑞的石墨烯制备工艺已经完成了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已经就产品的相关专利进行了申请。
    此时正值新材料概念风靡A股市场,石墨烯演绎了一场炒作风暴。多家证券分析师也现身说法,称根据实地调研获悉公司在黑龙江鸡西地区拥有巨大的石墨矿,探明储量极为丰富。
    不过,中国宝安随后立刻否认了这种说法,并否认券商分析师曾前往公司调研。这让所有券商分析师面对投资者的质询时有口难辩,被动不已。
    随着整个事件的发酵,很快成为投资者质疑券商分析师研究报告可靠性的导火索,并牵扯到整个券商研究行业,引发了2011年券商研究领域的一次集体反思。
    最终,随着深交所的一份罚单,中国宝安在2011年6月15日发公告承认,公司“是由于非上市公司高管采用了不恰当的沟通形式,回答问题不谨慎”,同时没有对券商研究报告及时澄清导致公司公告与分析师研报之间存在不符。

*ST大地 造假上市仅罚款400万了事
坑爹指数:★★★★★

    上市不到3年半,就被交易所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ST大地(002200)创下了A股市场新股戴帽的最快纪录。
    2011年5月4日,因为*ST大地的审计机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公司2010年的财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加之公司在2009年度就已经出现业绩亏损,根据深交所的规定,刚刚在2007年年底登陆A股的绿大地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名称也正式更名为*ST大地。
    *ST大地被戴帽仅仅是“绿大地上市造假事件”的一个表象,背后是公司董事长何学葵、财务总监蒋凯西等一些公司高管以“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公司仅仅被处以400万元罚款的处罚,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因为相对于公司在2007年上市时从市场上获得的高达3.46亿元募集资金而言,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更让投资者不能接受的是,公司业绩连连亏损的同时,因造假上市导致的一系列财务纠纷,已经成为公司正常经营的最大牵累。
    2011年10月28日,独立董事尹晓冰针对于*ST大地公布的三季报中一系列财务问题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提出公司日后发生的合同违约、股东索赔等问题,将给公司的持续经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ST大地的麻烦并没有终止,在刑事判决之后,接踵而至的将是民事诉讼。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律师事务所联合向权益受损的绿大地投资者征集诉讼委托代理,准备提起对绿大地公司及何学葵、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证券民事赔偿诉讼。
    “目前我们已经接受了多名投资者的委托代理,准备在2012年春节之后提起民事诉讼。”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告诉记者。

彩虹精化 20亿大单诱发股价“过山车”
坑爹指数:★★★★

    对于一家年收入不足4亿元的公司而言,签下一笔高达20亿元的大单,而且在一年内完成,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发布这一利好的彩虹精化(002256)却着实忽悠了投资者。
    2011年1月底开始,彩虹精化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股价从每股14元拉升至每股26元,接下来,公司3月初披露签订20亿元大单的公告之后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停牌,8月初复牌之后,仅仅3个交易日,股价就重新跌回每股16元。
    在复牌前,彩虹精化发布公告,高达20亿元的销售协议被取消了。理由是“签订协议的交易对方均未首次与公司发生经营业务往来,公司没有其交易信用记录,且其中两家客户的成立时间较短,履约能力存在问题。”
    随后,深交所就公司在此前公告中出现的多处错误以及长期停牌对市场造成的恶劣影响,对公司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永弟、董事沈少玲和副总经理刘科给予公开谴责处分。
    事实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按照彩虹精化2011年3月2日的公告,公司在2月27日也就是停牌期间签署了20亿元产品销售协议。可是,这份公告无法解释为何公司股价在此前一个月的时间内出现连续性异动。
    深交所在谴责公告中也明确指出,公司“在2011年2月23日之前已开始筹划签署销售产品的大额意向性协议。”证监会深圳稽查局在立案调查时也同样给出了一个线索,公司恰恰是由于相关人员在信息泄密和买卖公司股票等问题上被监管机构调查。
    当所有质疑都指向公司存在内幕交易时,彩虹精化表示,需要等待证监会的调查结论。截至目前,证监会尚未对外公布对公司的处理决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