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郭树清股权激励“老声重谈”业界坦言难改基金困境

作者:姚博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23 19:51:08

摘要:郭树清股权激励“老声重谈”业界坦言难改基金困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最近,坊间传闻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李道滨有可能转投中银基金,尽管李道滨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否认,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已经屡见不鲜,除了同行,私募、投行甚至是VC/PE都加入到“挖角大军”中。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人才的流失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毋庸置疑。在上周召开的第十届公司治理论坛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将研究制定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探索设立合伙制资产管理机构。股权激励这个曾经被业界广泛议论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人才流失愈演愈烈
    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提议由来已久。2006年,证监会高层就曾表示将致力于有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点。不过,随着此后2008年基金业绩缩水,财政部曾专门下文叫停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股权激励。
    在2010年的两会上,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基金行业规模扩大,人才流失却逐年加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金产品质量下降。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共有195只基金出现人事变动。而在此前的三年时间内,基金经理的变动次数分别达到114、139和249次。在目前的665位基金经理中,同时管理3只以上(包括3只)的基金经理达到133人,占比达到20%。其中,有7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甚至达到了6只以上(包括6只)。
    不仅是基金经理,甚至连基金公司掌舵人都在不断进行变更。在“老10家”基金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的总经理被更换。这其中便包括博时基金前总裁肖风、招商基金前总经理成保良、交银施罗德前总经理莫泰山等人。
    针对这一现象,在12月19日的公司治理论坛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要完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应该在符合社会公平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制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探索允许专业人士参与发起设立合伙制资产管理机构。
    作为曾经的提案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卫表示:“我已经很久不关注这件事情了。”在他的言语中,记者感到更多的是一丝无奈。
    在好买基金首席分析师曾令华看来,如果能够实现股权激励,对于基金行业而言无疑是个利好。“应该会使基金公司的投资更加注重长期性。”在他看来,现在的基金公司越来越看重短期收益和注重短期排名,使得基金经理很难把投资做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金行业人才流失。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江赛春则认为,股权激励是件好事,但具体作用要看实施的情况才能做出判断。“具体实施的方法现在还不清楚,如果是核心员工持股的话,肯定会加强公司的稳定性,但如果只是象征性持股,意义并不是太大。对基金公司留住人才可能会有些帮助,但对于基金公司整体发展很难说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江赛春坦言。
“造富”是把双刃剑
 从2006年开始,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就一直被业界热议,但一直难以实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外界担心基金公司成为继股市后另一个“造富”行业。
 “股权激励固然不错,但能否达到业内原本对它期望的效果还很难说。股权的分配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如果按照基金经理业绩来评定,那么短时间内肯定会造成基金经理更加注重短期收益;另一方面,在持有股份之后,基金经理本身可能会更看重规模增长所带来的收入,但却忽略长期的投资研究,造成整个行业的浮躁。”一位基金行业研究员不无担心地表示。
    不过,更多的受访者则表示对于基金行业有可能出现的“造富”现象并不需要过多担心。曾令华认为,“造富”对于基金行业本身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60多家公司里面,能够拿到股份的基金经理毕竟是少数。如果股权激励能够实施,会加大整个行业的竞争,优秀的基金经理会获得更好的回报,而优秀的基金公司也将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对于投资者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一位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副总裁表示,基金公司出现“造富”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使基金经理持有股权,也很难像上市公司高管套利那样出售股份。这种持股更多意义上是把基金经理和公司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他们在投资上不要短视。”
难改基金行业困境
 对于股权激励给基金行业带来的效果,业界也是看法不一。一位南方某基金公司董事长向记者坦言:“一个股权激励并不能解决基金行业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公募基金的一些限制,在单边下跌的市场行情中,会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大的行业背景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单独谈论股权激励没有太大意义。”
    在江赛春看来,证监会主席再次将股权激励提出,表明有对整个行业进行改革的想法。但具体到实施,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至少对于基金公司业绩而言,很难在短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上述基金公司副总裁甚至表示,“股权激励最多只是解决基金公司能不能留住人的问题,但能留住人又怎么样,市场不好大家还是靠天吃饭。基金经理拿着股权,业绩做不好依然没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