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民间借贷危机折射中国利率市场化之困

作者:胡金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04 21:19:35

摘要:民间借贷危机折射中国利率市场化之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今年九月,一场始于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导致在温州的多位民营老板选择“跑路”甚至自杀的事件,引起媒体、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最高层的密切关注,让从古就有的中国民间借贷现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10月31日,市场再度传出消息,河南一家担保公司老板由于发放高利贷引发资金链断裂而疑遭绑架;11月1日,温州再度爆发10亿元借贷大案,再加上此前发生在鄂尔多斯的民间融资现象,一时间,潜伏在中国民间灰色金融危机一下子呈现爆发的态势。
    尽管在发生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之后,关于缘何发生这么多案件的原因也引发了一场业界、市场的大讨论,然而,让所有人都关注的是,为什么一直存在的民间借贷会在今年下半年一下子爆发?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场危机?政府到底该不该对此救助?政府又该如何监管和规范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
    10月31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出现在温州、鄂尔多斯乃至河南等地的民间借贷危机,固然受国外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影响,同时也受国家宏观经济紧缩政策以及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然而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得不到改革,国内双轨制利率的存在,才是导致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本因。
高息的诱惑 
    相比于银行定期只有3%-5%的负利率,以及投资资本市场就会亏损的情况,显然对于众多的个人投资者乃至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而言,一年收益可能达到200%的高息放贷无疑具有致命的诱惑。
    “为什么会出现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难道参与高利贷仅仅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吗?有没有金融机构里面的从业人员和企业参与到民间借贷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一切都并不简单,对于温州和全国其它地方的民众而言,有钱存在银行还不如放高利贷,对于金融机构或者企业而言,拿出一部分的资金脱离于监管之外,进行短期的民间放贷,又有何不可?”张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此分析。
    不过,在张春看来,这显然是一场危险的游戏。现在要关注的是,民间借贷的钱投向了哪些领域?这些资金从这些领域中获得收益了没?
    “首先,自2009年4万亿投资迄今并没有全部结束,与此相配套的项目贷款一定程度上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资金层面受到的挤压更为严重。其次,在一系列调控举措和信贷压力下,房地产市场通过大幅降价加速回笼资金来应对资金压力的现象并不普遍,资金压力使得部分开发商通过高息融资获得资金支持,实际上也加剧了其它领域资金的紧张。第三,过去三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严重的泡沫化,这在房地产市场、股票中小板市场、收藏品市场都有体现。经济的泡沫化吸引不少民营企业将资金用于资产市场投资或投机,而资产市场投资资金链的可持续性建立在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之上,一旦这一过程停止,资金链就会出问题,资产市场的投资活动看起来加剧了资金紧张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困难。”张春分析指出。
    张春表示,今年资本市场大幅下滑,宏观紧缩政策对地产行业、农产品行业、艺术品行业的影响还要持续发酵,未来还会有多少大大小小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链还不得而知。
    就在发生了温州民间借贷事件不久,中央开始密切关注,并引发政府对民间借贷危机救与不救的讨论,张春表示,政府救还是不救,关键看哪项举措的成本更大,倘若不救,可能面临的成本包括企业倒闭破产、工人失业、当地政府税收减少、银行资产质量受到影响以及一定范围内民间金融体系的崩塌。而倘若救,以上风险在短期内也许都能避免,但救的成本是,既要政府提供相应资金,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变相鼓励民间借贷,如果其它地方发生类似的事件,政府又要出手干预,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双轨制利率的弊端
    张春告诉本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也许只是更大范围内资金紧张的一个缩影。在这种时候,谈自由市场的理想于问题的解决是无益的。究其而言,就是国家规定的市场利率过低,已经超过18个月连续负利率,其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危机则可能是更多的百姓不愿意将钱存在银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长期以往,可能会引起真正的经济危机。
    “现在市场上就是两套利率,一是国家规定法定存贷款利率,而另一套大量存在的就是现在已经成燎原之势的民间借贷利率,如果后者的利率明年高于前者,就会有大量的人群将银行存款选择后者方式获利,这直接导致银行存款增量和存量的减少,现在银行出现存款大搬家或者银行高息揽储的现象,难说没有民间借贷存在的影响。”张春告诉本报。
    张春指出,利率管制本身存在多种弊端,不加息的负面效应是靠投资来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很难持续,同时只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加息,会使得信贷资源的错配更加严重,低利率更容易导致宏观经济失调,而且不动用利率手段的宏观调控效果有限,最终将加重宏观经济失衡。长期的负利率,也是对储蓄者的变相征税。
    张春也坦言,现在对于政府,要迅速推动利率市场化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利率和汇率的紧密联系,一旦加大利率提升力度,又会引起热钱涌入,增加大量贷款者的借贷成本,还有一种是会增加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款难度,而不推动利率市场化,隐藏在社会中的民间借贷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对于现在的国家而言,显然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