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券商进入降薪时代百万年终奖或成浮云

作者:郝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8 21:33:25

摘要:券商进入降薪时代百万年终奖或成浮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郝静 上海报道

    今天你降了没有?一场降薪风暴正在悄悄袭来:前有传中信、国信投行部门普遍降薪20%-30%,后传言齐鲁证券中层以上减薪,广发裁员,目前这场风暴已然席卷到了券商自营、资管等其他业务部门,在一场概莫能外的行业冰封期到来之时,以往证券业人士令人称羡的上百万年终奖或将成为浮云。
绩效工资不发年终奖减半
    券商新鲜人小江今年年中刚刚跳槽到沪上某中型券商的固定收益部,一谈到收入他却叫苦不迭:“拿的还没以前多,前三个月试用期收入减半,本来OFFER谈的就不高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因为自己并没有相关经验,心想从头开始底薪低也就算了,但现在行情不好,各种债卖不出去,压力非常之大。”
    小江的收入主要分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绩效是和业绩挂钩,然后是几个月发放一次,上个月工资发下来只有六七千块,这还包括了中秋节的过节费。最近公司老总开会谈话了,说高管一层绩效工资不发了,总助以上的绩效减半,但具体这些占比多少我就不晓得了。还有我们出去谈业务做项目,请客户吃饭是免不了,以前吃饭唱歌报销都比较宽松,现在也都在收紧。至于说以往的大头年终奖,现在基本不指望了。”
    “降薪倒是没听说,但年终奖肯定是要打个折扣了。”一位上市券商的内部人士则告诉记者:我们年终奖都是每年5月才发,不知道会不会少,反正去年听说业绩下滑多少年终奖就扣多少,不过我当时才来,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执行,估计也会吧。
    而一位今年新上市的券商办公室人士则肯定地告诉记者:“年终奖至少砍一半,原本好像说公司上市了,摆脱股东制约,大家的薪水可以上调一点,现在看来又难了。”而据指,在2006-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一些柜台、财务等非核心业务的员工也可以拿到30万-50万的年终奖,而营业部老总的年终奖更是百万起跳,可谓富贵逼人。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券商三季报净利集体下降甚至亏损。根据Wind资讯统计,除了光大证券前三季度净利润仅同比下降1.13%外,多数券商均出现了接近或超过四成的业绩下滑。其中,国金证券的下滑是在两成左右,宏源证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为39.58%,广发证券净利润下降42.99%,东北证券前三季度更是录得亏损1804.96万元。而业绩下滑的主因被认为是自营的业绩波动,有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7家上市券商自营亏损合计13.4亿元,仅西南证券一家就亏损4.17亿元,占比31.1%,可谓触目惊心。
    上述上市券商人士坦言:“市场不好,我们帮客户赚不到钱,经纪业务、自营压力都很大,总之是希望行情能好起来,不过研究所有人说明年年底才能走出困境,谁知道还能不能撑到那时候。”
全线降薪
    打响减薪第一枪的是位于金字塔尖的投行部门,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周可君一语道破:“国内投行即将进入降薪时代。”
    今年9月,国信证券传出保荐代表人薪酬体制改革,将保代的基本工资由每年150万元降低至70万元,而项目签字费则相应提高,后传出中信证券的保代薪酬降低20%-30%,平安保代的薪酬标准也酝酿着被降低,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保代离职潮。有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国信固定工资是降了,但奖励提成比例提高,总体还是看涨,而中信薪资几年来一向是起起伏伏,平安降薪是投行和集团方面长期矛盾累积所致,并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回避的是由于股市接连下挫而导致投行业务缩水,且受到波及的远不止是投行。
    事实上,大盘的飞流直下使得券商的各项传统业务均大受打击,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券商直投等创新业务虽然不乏亮点,但因规模较小仍难独挑大梁。
    经纪业务今年以来遭受了交易量和佣金下滑带来的双重打击,已经步入微利时代。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指出:“证券行业整体综合佣金率出现了连续7年的单边下滑,降幅高达64%。从兴业证券自身来看,尽管2009年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量较2007年增长了15%,但股票基金佣金收入反而下降了16%。”在他看来,未来,投资顾问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和通道业务将呈三足鼎立之势,能否在前两者取得先发优势以及三者是否拥有持续竞争能力决定了经纪业务未来的竞争地位与格局。
    资产管理业务境地也颇为悲催:据统计,2011年以来共有1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清盘,其中8只为产品到期清盘。东方红开源因开源证券赎回被终止清算,而另外7只则是由于资产净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而被迫清盘。Wind数据统计,2011年三季度,新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32只,合计募集规模为140.74亿份,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其中以9月募集规模13亿份最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