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日本,在营业中

作者:钟飞腾博士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1 20:34:15

摘要:日本,在营业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 钟飞腾博士

    距离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已经大半年,由于此次特大地震是一场地震、海啸与核泄漏并发的大危机,关于这场危机如何改变日本以及亚太局势的争论仍在持续。8月底,日本新首相诞生,这是自小泉纯一郎2006年下台以来的第六任首相,以至于日本老百姓在谈论首相时,必须说“今年的首相”。2011年的日本经历了一场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地震”,为了挽回衰落的颓势,日本人提出了“日本,在营业中”的口号。
    9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代表团访日。东京天气炎热,室外温度在32摄氏度左右,为应对核能发电的减少而采取节能措施,政府要求企业和居民用电节省15%,并规定东京室内的空调温度只能调整到28摄氏度。由于电力供应困难,本来应该灯光灿烂的商业中心银座,晚上也只能开60%左右的灯。没有了那些耀眼的光芒,银座便黯淡许多。
    与黯淡的银座相比,更加困扰日本的问题是如何重建与复兴。8月29日,民主党野田佳彦当选日本新首相,开始了并不被人期待的执政生涯。据说,国会议事堂附近贩卖首相头像的商铺,早早就印好了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画像。哪知最后杀出黑马,因事情突然,画师不得不连夜赶做头像。
    在经济和政治上,日本都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历史上看,日本人在面对艰难时,容易克制党派之争,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并推动国家的重建。比如,明治维新时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废墟中建设成经济强国的经历都表明了这一点。 
日美同盟将继续强化
    而日本能否利用此次危机走向复兴,不仅仅是日本的问题,也关涉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2006年日本是亚洲第一大经济强国,而中国正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10年夏季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用庆应大学教授神保谦的话说,东亚地区从日本占据优势地位,到中日平等,再进入中国占据优势地位,这在过去百年历史上从未经历过。10年前,日本的自卫队拥有超过中国的自信,但最近其失去了这种信心。不少日本人相信,只有美国才具有保卫日本的能力和意愿。
    在这种局势下,日本地震进一步强化了日美同盟体系。中国人曾一度以为,随着2009年日本政权更迭,日本外交政策将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疏离与美国的关系,构建起等边的中美日协调体系。但是在中国日益崛起的结构性因素影响下,美国因素的影响反而加重了。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药师寺可行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制止了日美关系的恶化,也造就了美日关系的稳定性。而外务省北美课负责人管原清行则认为,日美关系是第一位的。用野田首相的话说:“日美同盟是基轴中的基轴。”而野田本人也被视为亲美派。
    地震证实了日美同盟体系具有相当强的协调能力、相当快速的反应能力。从军事运作的角度看,在很短的时间内,日美两国政府可以调动极大力量的军事能力,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人认为日美关系是一种不平等关系,但是也存在一种日美关系是地区公共品的观点。从鸠山政权到现在,日美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民主党的外交经验也在不断增长,与自民党时代日美关系的静态特性相比,民主党更加强调对美关系的发展。
    防卫省官员森浩久在解释日本安保政策时强调,日本安全保障的基本方针第一条是加强与同盟国的合作,特别是深化日美同盟,具体而言包括:持续推进战略性对话,推进包括太空、网络空间在内的合作,以及确保海上交通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上的合作,同时也要加强在联合训练、设施共同使用上的合作。尤其是借助于美国的扶持,日本在新防卫大纲中提出了“机动防卫能力”概念,扩充了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防卫态势,重点部署海上力量,加强情报收集及警戒监视活动。 
日本经济“脱美入亚”
    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的背后,隐藏着极为深厚的经济联系。以医疗市场为例,美国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40%的份额,日本占据了10%的份额。美国通过建立合乎美国国家利益的全球流通机制掌握垄断优势,而日本则以其卓越的制造技术支撑着美国全球性的医疗机械生产。日本原来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厂家,开始转向生产医疗器械部件,试图替代一部分欧洲企业的加工能力,进入美国全球医疗器械生产链。
    从全球生产链看,日本具有独特优势的部分,既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下游,也不是像美国这样具有高度研发和创新的上游,而是制造阶段的中游。如何强化、转化制造业优势是日本企业着重考虑的,比如向中国转移一部分产业。半年前的大地震显示出,在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全球生产链中,美国市场、亚洲“四小龙”市场要比中国、东盟市场更加高端,日本企业做出了向上游整合和向下游整合两种战略安排。可以预计,接下来的几年日本企业整合的动作将加快。
    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上,核心问题之一是日本是否要加入美国试图主导的泛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TPP),原定于6月份表决日本是否加入TPP的计划也因地震取消,尽管民主党政府支持日本尽快加入该协定,但在野党的一些议员则明确表示反对。
    对日本而言,最近5年对外贸易结构已经发生很大转变。金融危机之前,美国长期保持着日本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2006年11月以来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国,2007年8月美国又被“四小龙”超越。2009年7月,美国又被东盟超越,将成为日本第四大贸易对象国。因此,从经济上看,亚洲对日本来说占有压倒性的重要性。对强调复兴和重建的日本来说,如何协调高端市场的美国和中低端的亚洲市场,将是一个格外头疼的问题。 
日本转型给中国的启示
    尽管在自民党执政时期,日本智囊机构就提出构建中美日等边的三方会谈机制,但日本外务省的态度表明,中日关系、日美同盟不能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衡量。也就是说,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地区合作进展会相当缓慢。但在地区治理中,中国应该重视日本的作用,日本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构建尤其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目前面临的一个大困境是如何重整农业,这是中国的机遇之一。地震发生后,日本农业因核污染问题遭受出口下降的危机。日本政府及产业界主张从科学上验证日本产品的安全性,让全世界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全球重新树立日本产品的位置。中国应进一步开放市场,整合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也可以借此推动国内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此外,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下,日本如何应对国际经济的经验也值得参考。总体上来说,如今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已经超过了一国的范畴,宏观经济层面的管理更是需要国际协调,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比中国更多一些。此外,日本的经贸体系比较完善,包括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内的一大批情报机构,不仅擅长整合情报,也具有全球视野,对中国市场、美国市场的重视前所未有。在拜访该机构时,他们对创新的重视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创新不等于发明的观点值得中国借鉴。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社会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转型中,日本实际上并不是停滞的,而是在不断思考如何让日本的优势运转起来、如何整合全球资源提升日本的竞争力。对中国而言,如何抓住这次机遇,使得中国在东亚的地位更上一层楼,则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筹划。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