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偷袭地产股领跑基金

作者:吴君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9-01-17 22:15:00

摘要:偷袭地产股领跑基金

偷袭地产股领跑基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君强 北京报道

    新年伊始,中邮基金再次发力。
    截至1月14日,中邮基金旗下的核心优选以10.69%的涨幅排名居基金增长率首位,核心成长也以8.56%的涨幅列第六位。
    “这段时间我们的操作思路和市场正好契合,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中邮持续看好地产股的交易机会,大量买进龙头地产股,而这段时间,地产股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连续走好,所以基金业绩比较好,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中邮优选基金经理王海涛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颇为低调,语气淡定。


比平均仓位高出两成
    “尽管券商卖方研究报告并不看好地产股,当时我看好地产股,压力也比较大,但我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地产股的股价已经远低于这些公司的价值。”王海涛说。三季报显示,中邮基金在三季度斥资13.52亿元大举建仓地产股,其中,中邮优选建仓招商地产和金地集团分别高达2967.64万股和7610.04万股,中邮成长建仓保利地产达3340.28万股。
    果不其然,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推出房地产消费新政策,如减免税费、房贷优惠,连续高密度、大幅度的降息更是让地产股狂欢,去年12月以来,中邮持有的三只地产股的平均涨幅都超过50%,金地集团的最高涨幅达到80%。
    在布局地产股上,中邮成了赢家。实际上,三年以来,这个被公认为风格激进的基金公司不断吸引着基民的眼球。
    2007年,中邮核心优选以年收益191.51%排名第二,直逼“带头大哥”王亚伟的华夏大盘。2008年,在经历了人员出走风波之后,中邮因为高仓位策略的失误,业绩迅速下滑,在124只可比同类基金中,中邮核心优选和核心成长2008年度排名分别为第122位和第121位,反差巨大。
    在2008年,绝大多数基金“边打边撤”,而中邮被认为是死守高仓位。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一季度,中邮系仓位为90.94%;二季度仓位也仅仅下降了1.97%,为89.15%;三季度末,中邮核心成长仓位为79.3%,而中邮核心优选仓位为89.76%,这个数据比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高出近20%。
    “中邮是一只高仓位基金,这决定了它跌得快,涨得也快。”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基金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说。
    “我们也不是一定要坚持高仓位策略,大盘跌到了2000点,市场估值基本合理,去年年底也没有减仓,就是把结构调整了一下。”王海涛告诉记者,仓位已经不是业绩重要的影响因素,她很疑惑为什么外界对如此关注。


对大盘波动要有驾驭能力
    王海涛分析说,不同于2007年的大涨和2008年的猛跌,2009年股市单边下跌的概率很小,市场将维持一个震荡行情,这种情况下,仓位已经不能很大程度地导致业绩区分,基金经理需要去精选个股,对大盘的波动也要有驾驭能力。“不是说仓位高业绩就好,低仓位业绩就不好,机会把握不好都会很惨,即使是相同的仓位,业绩也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实际上,今年以来涨幅居前的基金中,既有中邮核心优选、友邦华泰价值增长这种高仓位基金,也有广发小盘、华夏大盘精选等灵活配置型基金。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策略分析师江赛春则表示,市场短期的反弹有利于高仓位基金获得一定的涨幅,但其长期业绩的提升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总体环境的趋暖以及基金管理人选股能力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中邮基金仓位的决策权,更多的来自公司的投资委员会,高仓位运作更多地体现了公司决策层对基金的定位理解和投资思路。
    “高风险、高收益是我们中邮基金的投资风格,如果我们今年再发基金的话,也会是偏股票型的。”中邮基金营销总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基金经理面对面


王海涛:我更愿意追求绝对收益

    《华夏时报》:中邮一直以善于做短线著称,你每天都要看盘面进行操作吗?
    王海涛:投资最重要的是对公司价值的把握,去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投资才是最重要的,我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上面。每天也会有一些调仓,比如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汽车行业的新政策,我们可能就会根据这个消息,在具体操作上做一些调整,但仓位的整体变化并不大。
    《华夏时报》:2009年你个人看好哪些板块和行业?
    王海涛:2009年市场的特点是政策利好导致的板块轮动。比如,这段时间,房地产、钢铁和汽车先后因为行业政策的出台而有所表现。我个人今年比较看好的品种有地产、证券、医药、新能源、通信设备、区域经济概念、世博会概念、迪斯尼概念和传媒。不过这些都是局部、结构性的机会。
    《华夏时报》:基金的排名对你来说,压力大吗?
    王海涛:现在基金经理太追求短期的排名了,即使以一年的业绩评价一个基金经理,也并非是非常客观的。当大势不好的时候,表现最好的基金亏损也超过了30%,其持有人一样会有损失。我更愿意追求绝对收益,为此,希望能对当前的共同基金的管理做出一些调整,行情不好的时候,基金经理可以进行更灵活的仓位控制,但现在我们有仓位的限制,没法做到这一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