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尴尬的大公国际

作者:钱秋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8-12 21:53:48

摘要:尴尬的大公国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8月5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不仅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地震”,更让一家中国本土评级公司——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迅速“蹿红”。
    大公国际犹如借了一双“慧眼”对于美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信用风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早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各国主权评级,而随后这些国家债务危机逐一爆发,为大公国际增分不少。但在国内,大公国际变得“迷糊”了,对于铁道部、城投债的评级都颇受质疑。
看得清国际形势
    早在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前两天,大公国际就于8月3日宣布将美国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展望为负面,提前对美债危机进行了警示。随后8月4日,美国股市出现“雷曼式”暴跌,道指收盘重挫512点,跌幅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之最。
    但报告出台后,大公国际面临着许多质疑。
    其总裁关建中公开回应:“作为一个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它有责任向社会、向世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级信息,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正常的业务,没有更复杂的其它的原因。”
    据大公国际介绍,五年前大公国际就开始着手准备,经过多年系统研究和沉淀,“我们认为成熟了就对外公开,而且报告所有数据都是可以公开的。”大公国际媒体处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国家信用等级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大公国际在给记者的回复中提到,它是按照一个国家的财富创造能力来判断其债务承受能力。强调国家的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等五大要素,这都是客观上的联系。
    “事实上,大公国际的做法对标普下调的举动,多少有些推波助澜的作用。”受访的业内人士坦言,除此之外,在对其他国家信用风险评级中,大公国际被称作具有“先见之明”。
     2010年7月,大公国际对美国国家信用等级初次评定为AA,随后同年11月9日将其信用等级下调至A+。再到今年7月14日,大公国际将美国国家信用等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事实上,不止美国,在大公国际于2010年7月发布的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中,对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冰岛等18个国家的评级,均低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随后先后爆发的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以及美国的债务危机,都证明了大公国际评级的预见性。
    此时的大公已经成为了“公正、客观、预见性”的代名词。这或许仅对国际而言,在国内市场上,问题远远没有结束。
迷糊于国内评级
    与国际上频频成功预警不同,大公国际对于国内市场的评级结果却饱受质疑。
    首当其冲的是大公国际与铁道部的纠葛。
    8月8日,铁道部再次招标发行200亿元人民币的90天超短期融资券,这并非铁道部第一次发债。但对于近期负面消息不断的铁道部,大公国际仍给予其AAA级信用评级,引来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问题根源在于,大公国际在相关报告中,对中国本外币给出的信用评级为AA+。一时间,“铁道部的信用评级超过了中国的国家信用”的质疑声不断。
    对此事,大公国际表示,对铁道部的AAA评级是今年3月的评价结果,“目前是否因甬温动车事故的后续影响而对铁道部信用降级还不确定”,大公国际方面表示,“我们近期将作出详细的解释。”
    而在记者采访中,业内人士质疑点在于,如何区分铁道部发行的债券属于政府债还是企业债?“如果是属于政府发债,中央财政就会作为隐形担保,属于广义的国家负债的一部分,其信用级别不应超过国家信用评级。”受访人士坦言。
    如若属于企业债,那么“企业信用级别通常不能高于所在国的主权信用级别,这对中国企业显然不合适。”他同时表示,因为毕竟是没有内在联系的两个独立的债务人。
    而问题是,铁道部一直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病。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就认为,“铁道部是国家机关,又是企业法人,这种双重身份表明,铁道部发行的债,就相当于政府发债,是由政府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所以不可能超过国家信用评级。”但同样的理由,大公国际就认为,“双重身份使得铁道部违约风险不会有实质性上升。”
    无论如何,市场并不买账。“从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给铁道部3A评级更让人看不懂。”国信证券债券分析师刘子宁坦言,“按照规律,信用等级越高,筹资成本相对较低,而铁道部却相反,筹资成本原来很高。”数据显示,铁道部融资成本竟然从年初的3.92%、4.35%、5.18%一路涨到5.55%的利率。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的纠结是,大公国际与城投债的“不解缘”。
    在经历了4月的“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违约事件”之后,6月29日,另一家云南省政府的独资平台公司——云投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被大公国际从AA上调至AA+。
    随后7月,城投债遭遇信任危机。但“唱反调”的大公国际于7月5日、8日上调“10辽源债”和“10津海泰债”的主体评级,由此前的A+和AA被上调为AA-和AA+。
    对此,大公国际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虽然城投债发行主体很少能有经营性收入,公益性更强,但有地方财政收入全力支撑其债务偿付,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近年来一直在快速增长。其同时坦言,对于债项评级的调整,更多地是上调,目前没有任何下调的迹象。
任重道远
    至此,一再纠结的后果是,大公国际的公信力不断受到质疑。
    此时的大公国际,只能面对“公信只对外不对内”的猜测尴尬了。“这不难理解,在外大公国际站在相对中立的位置,能够‘就事论事’出具对国际信用风险的报告。而在内,利益太多相互纠缠。”某不具名业内人士分析。
    事实上,作为一家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在介绍中竭力强化的却是其民族主义色彩。
    “致力于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战略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际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其网上的介绍中,类似的字句随处可见。
    但建立话语权并非朝夕之事。
    2010年4月15日,美国证交会曾经拒绝了大公国际进入美国市场。“这就着实体现了美国对于评级机构的垄断,担心其他非美国本土的评级机构发出不同的信息、声音。”赵坚教授认为。
    而此次大公国际依据自己创建的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发布50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对大公国际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