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肖耿:银行存贷款利息太低是社会分配最大不公

作者:商灏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04 20:32:40

摘要:肖耿:银行存贷款利息太低是社会分配最大不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商 灏 北京报道

    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工资制度,近来已被政府视为实现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中石油甚至首次超过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和微软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舆论普遍认为这其实是行政性垄断的结果。
    目前竞争性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垄断性行业的垄断势力越来越大,人们几乎看不到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缩小的可能性。透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问题的根源正是行政性垄断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教授6月3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仅仅改革垄断行业工资制度难以改变分配不公现象。  
经济严重失衡主因:
垄断行业利润太高了
    问:您怎样看行政性垄断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领域所具有的诸多负面影响?
    答:内地垄断行业的现状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过去因为亏损而不得不改革的国企,在改革过程中,把那些最赚钱的企业抓在手上,最后人们发现,最赚钱的企业就是垄断行业的垄断企业。这造成一方面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这些设施建成以后,需要依靠民营企业更有效率地使用来赚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国企贡献很大。但目前一个不很好的后果是,因为垄断,所以需要监管,但在某些层面又被管得太死,从而使其缺乏足够的活力跟民企在国内市场里展开真正的竞争。而特殊的国企身份也使其无法在海外市场取得充分自由参与竞争的空间。
    垄断国企在国内A股市场的股票赚钱之后会一路猛涨,但其基本不分红。并且其巨额的经营利润多数没有投入消费。这些国有的收入或财富基本没有变成购买力。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垄断国企用大量资金购买土地。那些地王和过剩的产能往往造成国家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国企高管收入被认为偏高而日益引起社会大众不满。但若按市场标准衡量,中国国企高管收入其实并不高,有的甚至还很低。可能个别行业比如金融行业,或管理比较成功的国企,其高管收入或相对比较高。
    但老百姓为什么对国企高管高收入表示不高兴?这是因为垄断国企所获取的是垄断利润。
社会财富分配最大不公:
银行存贷款利息太低了
    问:行业垄断确实已被认为是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破局收入分配的制度调整显然是要拿垄断行业开刀,您认为应如何着手才好?
    答:我认为,大家看到垄断行业收入好像很高,但这是其表面。与外企相比,并不算高。真正的差别,真正的不公平,在于中国垄断行业企业可以在银行贷到大量的低息贷款。我认为,中国的银行贷款利息太低了,因此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尤其是垄断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我最近所做的一个研究发现,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投资回报率是20%,而美国的投资回报率大概是5%。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贷款很便宜?因为中国的银行存款利息太低了。垄断国企的大肆扩张获取高额利润是以牺牲广大老百姓银行存款利润为代价的。这是不公平的。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里的同时,却看到物价涨得很快。大型国企则轻易可从国有银行借到很多钱,赚得很多利润。富人们也往往能以很低的利率从银行借钱炒房,获取惊人利润。这些都是社会财富分配最不公平的现象。
    由此来看,若要调整分配收入,仅仅改革垄断行业工资制度,仅仅限制垄断行业工资增长是没有用的。因为垄断行业里随便什么开支,比如出国商务考察、福利性旅游等方式,都可以花掉很多钱。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不能再让垄断国企以很低的成本从银行贷款去经营和扩张,逐步淡化垄断行业的垄断权利。
    如果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了,老百姓财产性收入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也容易从银行获得。
    因此我认为,调节收入分配仅仅关注垄断行业工资,并非最重要。
约束高管年薪
是个错误方向
    问:您是认为约束高管年薪并无太大意义?
    答:对高管年薪的约束以后可能要有所区别。因为国企也需要有好的领导人去掌控,如果工资低,可能只有那些想做官的人才会愿意去任职。要想把国企经营为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工资一定要向市场看齐。否则如何能找到最好的人来经营和管理?
    从大型国企发展方向来看,其高管工资应该市场化。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经营机制也要市场化。如果政府依然管得太死,那就没法市场化。所以工资应该不是个问题,工资只占企业收入中很小一部分。所以,约束高管年薪是个错误的方向。
    问:您认为缩小垄断行业收入与其它行业差别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路径是什么?
    答: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把一个企业变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其高管的工资就应该向行业标准看齐,而不能变成计划经济式的工资体制。
    问:最近中央高层十分关注收入分配调整问题,您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的著名学者,您和您的团队是否有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答:相关问题我们一直都在关注,还没有很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我们主要还是从宏观结构方面来观察和评价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把国企的活力激发出来。

肖耿: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