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数字经济全面融入经济社会,赋能实体经济还有哪些挑战?|聚焦博鳌

作者:王悦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29 17:00:41

摘要:“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分散,给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成本很高。这正好是大模型出现之后改变了研发的范式,传统的AI研发是传统端到端,今天的大模型有比较厚的底座,有望让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变得越来越简单。”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表示。

数字经济全面融入经济社会,赋能实体经济还有哪些挑战?|聚焦博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张智 博鳌报道

数字经济正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机遇,赋能实体经济,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融合与创新的数字经济”分论坛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某种程度上,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服务业的数字化是很快的,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浪潮结合在一起了,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做得很不错,这尤其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消费互联网的发展。”

“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分散,给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成本很高。这正好是大模型出现之后改变了研发的范式,传统的AI研发是传统端到端,今天的大模型有比较厚的底座,有望让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变得越来越简单。”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表示。

数字经济兴起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在全球排名第二,但从数字经济GDP占比来看,中国的占比是41.5%,而美国、英国、德国的占比已经超过了65%。

数字经济一方面是数字经济产业或者数字产业化,另外一方面是产业数字化。据测算,数字经济最主要的部分是产业数字化部分,产业数字化占80%以上。

对此,余晓晖指出,中国过去的十几年发展中,服务业数字化很快。但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变化,数字技术进入了数字经济最核心的领域,也是最难做的领域,在工业和制造业做得比较多。目前中国工业数字化的增长速度和服务业增长速度差不多,这两个构成了中国数字化里最主要的力量。按国际比较来看,我们服务业数字化水平跟国际上的水平小一点,工业数字化水平可能跟美国、德国、日本相比差距大一点。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体系特别庞大、产业庞大。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很多头部企业、大型企业,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的数字化水平是很高的,跟全球最高水平差距不大。但中国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比较慢的,人才储备、资金储备等是相当困难的,这是未来中国要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一环,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能解决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我们就可以赶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列车。

“在中国,未来帮助大量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可能要靠产业互联网。”新氧集团董事长兼CEO金星表示,数字化有三个阶段: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今天的AI新技术层出不穷,大家兴奋的同时也一直等着AI技术落地。

数实融合仍有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实融合进程不断推进。对于企业而言,当下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从我们的实践来说,最大的机遇是数据和新的智能化要素给产业带来的积极变化。今天的数据和数据资产只是被采集了、收集、存储、统计了,但被利用的手段,包括利用的水平所产生的价值,距离我们想象中的数据要素作为全要素生产力决定性的作用有非常大的区别。”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总裁胡时伟告诉《华夏时报》等媒体。

在他看来,真正解决行业数实融合还是要从行业的问题出发。从目前来看,技术落地可能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很大,行业如何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应用怎样的技术以及在人力方面需要怎样的准备是更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总结近年来的探索和应用经验,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指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过程中有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需求碎片化,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需求差异限制了技术的复制和推广,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二是基础网络性能,以中兴通讯滨江工厂为例,存在使用公网时上行速率不足等问题;三是成本问题,5G与4G在成本上差异很大,这对进一步的应用构成了限制。

“相信这些挑战很快能够得到解决,并且将有效推动数字化应用的进程。”李自学说道。

作为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融合的典范,PayPal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邱寒对于未来数实融合的发展满怀信心。

邱寒认为,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帮助实体经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第二个阶段,数字经济的切入帮助实体经济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举例来说,如果没有数字经济的基础,你很难想象坐在中国的商户,在从来没有出过国甚至没有不会英文的情况下,能够把产品销售到几十个国家。

“总体来说,我们这个产业中既有实体经济也有数字经济,通过慢慢融合,今后将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区分的形态。我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向。”邱寒如此说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