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解码宜宾乡村振兴样本:品牌企业如何执特色产业“牛耳”?

作者:王悦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15 21:45:23

摘要:巴奴集团副董事长刘常青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示范基地旨在探索“品牌+政府+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及政策优势、巴奴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渠道优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解码宜宾乡村振兴样本:品牌企业如何执特色产业“牛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宜宾摄影报道

大熊猫最爱吃的“熊猫笋”,从林间采出到成为全国各地餐桌上的美食,如果最多只需要48小时,这一特色产业会不会得到快速发展?

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交汇处的四川宜宾,素有“中国竹都”的美誉。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竹产业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中“熊猫笋”更是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新兴力量。

“我们目光所及的这片雷竹林,地处宜宾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是‘天府森林粮库’的重要示范区,更是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和样板区。”3月13日,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利春在三江新区宋家镇胡坝村雷竹基地举行的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巴奴集团联手打造的“熊猫笋”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上称。

巴奴集团副董事长刘常青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示范基地旨在探索“品牌+政府+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及政策优势、巴奴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渠道优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对此,宜宾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郑仁红向本报记者进一步阐述称,当地竹产业资源非常丰富,年产值规模385亿元,连续5年省内居首位,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与巴奴这样的餐饮品牌企业加大合作,将通过产地直销模式提高竹笋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最终让农户获得更大的收益。

2.jpg

宜宾乡村振兴样本

宜宾人自古与竹为邻,漫山遍野的竹林成了宜宾取之不尽的宝藏。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沛的雨水环境,每年春雨过后,第一波鲜笋伴雷破土而出,故称雷笋,新鲜雷笋甘甜脆嫩,是大熊猫的最爱,誉称“熊猫笋”,让很多食客津津乐道。

据了解,宜宾是“川南竹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和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2017年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面积99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92%,2023年全市竹林面积333.92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33.60%;已获评竹类国家级林业示范园区1个,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4个、现代竹产业园区5个、竹林小镇8个和现代竹产业基地31个。

“宜宾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市财政每年预算1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基地培育、精深加工和产品营销。”据郑仁红介绍,现已初步构建以“竹食品”“竹浆纸”“竹纤维”为主导门类的现代化林竹产业体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目前,宜宾已先后举办四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并同步承办了中国竹文化节和两届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以及全国“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会,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多次在宜召开。

“宜宾竹”成了一张烫金的名片。把竹产业做大做强成了宜宾乡村振兴迫切想实现的愿景。

郑仁红还有一个身份是宜宾市林竹产业专班主任,对于拥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全市400多家竹加工企业,他更是如数家珍:“资源禀赋决定本地的竹产业发展与浙江、福建等地有明显区别,我们的竹产业走的是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一拍即合。

“巴奴始终坚守产品主义,深入全球各个原产地,甄选好食材;同时,巴奴秉承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不断协同供应商制定标准,倒逼行业升级,将一系列自然的美味推上餐桌,赢得了千万顾客认可的同时,也帮助当地农民、牧民、渔民实现了增收致富。”作为国内餐饮界头部企业,刘常青阐述的企业理念,或许正是宜宾发展竹产业的一剂良药。

据了解,巴奴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适时推出产业助农项目,旨在通过梳理具有助农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产品,充分发挥自身从田间地头到研发、加工、物流配送,直达C端消费者的完整产业链优势,与属地政府联合,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

对此,马利春认为,这是“二产三产协同带动”、助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将通过产地直销模式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体现竹产业的更大作为和更多贡献。

“每年3月中旬开始,新鲜的竹笋被采出,原来的销售都是送往加工厂,现在我们和巴奴合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就是定向供应鲜笋,直达消费者餐桌,因为鲜笋的价值会更高,多方受益。”郑仁红称。

3.jpg

品牌企业“执牛耳”

乡村振兴新样本、“品牌+政府+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呼之欲出。那么,巴奴作为品牌企业,在其中该如何发挥自身力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时令鲜笋是四季的自然馈赠,为了让顾客一年四季都能在门店吃到新鲜的笋,巴奴寻遍全国,终于于2019年在宜宾找到春季雷雨后,开始冒出来的新鲜雷笋。”据刘常青介绍,巴奴“熊猫笋”上市5年来,通过品牌化运营推广,该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市场反馈。

巴奴负责原材料采购的薄女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2019年起,巴奴就开始在宜宾采购鲜笋,每天采购量2吨左右;如今示范基地化运作后,企业原产地直采,定向采购利于采购量稳定,每天采购量会增加到2.5—3吨,这样,笋农收入更有保障,也能带动当地种笋的积极性。

据薄女士介绍,之前在宜宾采购鲜笋,都是找服务商订货,中间环节很难管控;实行基地模式直采后,巴奴从采笋选笋就严格按照标准,符合标准的鲜笋直接进入冷库锁鲜并进行修剪包装,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用冷链车运到机场,走航空分发到各地的巴奴中央厨房,再通过冷链车配送到各个门店。

“新鲜的‘熊猫笋’自从林间被采出,就像一直在路上奔跑,直到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整个过程不会超过48小时。”薄女士给出这个时限时显得胸有成竹,而底气则来自巴奴自身的硬件足够硬。

近几年,巴奴通过数字化业务管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供应链模式,“既解决了食材供应的多重问题,也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这种供应链,被巴奴称作“第三代供应链”,核心诉求在于“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简单说是要保障各种食材的鲜、快、好。

记者获悉的材料显示,巴奴目前已拥有超百家直营门店,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0余座城市,在全国建有4个集先进的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央厨房,在重庆建有1个底料研发和加工基地,每年服务超1500万顾客。

得益于此,巴奴探索“品牌+政府+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已是硕果累累:如在宜宾之前,巴奴在河南新乡建立笨菠菜和球生菜专供基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云南寻甸建立土豆专供基地,在云南普洱建立龙竹鲜笋专供基地,在河南原阳县建立茼蒿、香菜、小香芹专供基地……在助力多地乡村振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同时,也让企业自身坚守住了“产品主义”的初衷。

“在宜宾,这个模式的乡村振兴项目合作是第一次,具有巨大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现实的方法论启示,”郑仁红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与巴奴这样的品牌餐饮企业合作,庞大的到店消费人群,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最终把‘宜宾竹’品牌推广出去,帮助本地企业发展,然后更加精准地去推动产业发展,共同做强做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