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中国这个省拿下全球船舶近1/3订单,头部船企平均2.8天交付一艘新船

作者:李贝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2-23 19:40:50

摘要:作为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据南京海关统计,2023年全年,江苏省出口各类船舶655.3亿元,同比增长37.1%,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占同期全国船舶出口总值的33.7%。

中国这个省拿下全球船舶近1/3订单,头部船企平均2.8天交付一艘新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作为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据南京海关统计,2023年全年,江苏省出口各类船舶655.3亿元,同比增长37.1%,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占同期全国船舶出口总值的33.7%。其中,高端船型建造领域优势凸显,全年大型集装箱船、滚装船出口值分别增长1.5倍、56.7%。

《华夏时报》记者看到,目前江苏沿江船舶海工产业已形成了南通的海工装备、豪华邮轮,泰州的大型油船和集装箱船以及扬州的大型散货船和滚装船等特色基地。

产业成群,发展成势。依托“通泰扬”三大造船基地,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规模总量不仅保持全国领先,其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亦不断提升,已定下“2025年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的明确目标。

三大造船基地成绩斐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省造船完工量达318艘、1929.5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2.9%,占全国份额的45.6%;新接订单量达495艘、3512.1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2.9%,占全国份额的49.3%;手持订单量943艘、6552.9万载重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8%,占全国份额的47.0%,三大造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南通、泰州、扬州三市一衣带水,均位于长江口北岸。依托南通、泰州、扬州江苏三大造船基地不同的产业特色,江苏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现已形成“以南通为沿海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泰州和扬州为沿海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发展格局。

据中共江苏省委员会宣传部官微“微讯江苏”信息,2022年,“通泰扬”地区506家船舶海工规上企业共实现产值2327亿元,约占全国的43%,三大造船指标约占全国的35%、全球的18%,海工装备新接订单、交付数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同年11月,“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被公布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期,江苏省国防科工办发布《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

具体而言,江苏省海事局信息显示,2023年,长江南通段新造船舶和海工产品下水115艘,较去年同期增长27.8%,连续两年保持25%以上高速增长,货船造船完工量超340万载重吨,新造船舶和海工产品总值超过300亿元。下水新造船舶中包括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第四代风电安装船、LNG加注船等高新技术船舶,船型涵盖集装箱船、FPSO、散货船、油船、风电安装船、工程船等12大类。

泰州下辖的靖江市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泰州市人民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靖江市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实现产值382.4亿元,同比增长39.9%,行业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泰州市2家造船厂手持订单数更是跻身全球前十之列:据英国克拉克森数据,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手持订单192艘、618万CGT(船舶修正总吨,表示船舶建造工作量),为中国手持订单量排名第一的船厂、位居全球第五;新时代造船则手持订单96艘、325万CGT,位居全球第八。

扬州市则以大型散货船和滚装船为主。2023年全市造船完工量达7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7%,创十年新高;新接订单量9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海船建造完工221艘,同比增长13.9%。此外,全市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新增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5G智能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而在全球航运业持续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趋势下,江苏省各大船企也积极拓展高端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大力提升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液化石油气(LPG)运输船等产品的设计建造水平。

以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着重甲醇燃料等清洁能源动力船舶领域,2023年陆续建造交付了扬子江船业7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40000立方米双燃料动力LPG/液氨运输船等首制船型;此外,扬子江船业承建的江苏首制17.5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正在该公司旗下扬子鑫福造船建造中。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则致力于环保船型研发:2023年,该公司批量建造、交付了新一代24188TEU超大型智能、绿色集装箱船,并完成了30万吨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油船(VLCC)、24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和16000TEU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研发设计等。

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江苏省作为我国船舶出口的重要基地,其出口量、在手订单等数据的强势增长,也反映出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中国工信部发布中国船舶制造业数据显示,在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大造船业指标上,中国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中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中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分别为177.3亿、29.0亿和28.4亿美元。

同时,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接订单累计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6.6%;手持订单量1.39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2%,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

据悉,中国船舶、招商局工业集团等头部船企手握订单排至2027年也已是当下的普遍情况。来自国资委的信息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三家船企今年一月以来累计交付船舶11艘,平均2.8天命名交付一艘新船,创造历史新高。截至目前,三大大船企累计手持订单量超200艘,交船期已安排至2028年。

船企订单的强势增长,彰显出我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与此同时,紧随绿色、低碳、智能的行业大势,船企们在细分领域优势不断显现,纷纷开启了建造液化天然气(LNG)、绿色甲醇等清洁燃料动力船舶的新趋势。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全球船舶建造大国,在LNG双燃料动力船、甲醇双燃料动力船、氨双燃料动力船以及油电混合动力船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广船国际办公室高级业务经理彭永桂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广船国际官微介绍说,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已承接31艘PCTC实船订单(不含4艘选择船),其中已经完工交付2艘船,手持实船订单29艘船,在该细分市场的接单量稳居全球第一。

进入2024年,国际船舶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而中国船企的领先优势也在进一步扩大。

克拉克森新造船船价指显示,今年1月,主要受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推动,新船价格指数攀升至180.36,同比增长10.8%,大幅超过2022年的4.9%涨幅,创2008年12月以来的船价指数最高值;1月全球新签订单114艘。其中,中国船厂接单60艘,韩国船厂接单19艘。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造船市场总体形势较好,新签订单中包含很多新的船型。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技术和产品也大量涌现,如液化天然气、甲醇等。绿色低 碳已经成为船舶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西南证券亦乐观判断,展望未来,中国造船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努力追赶目前技术上的差距。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