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出口稳步回升,聚焦产业逻辑

作者:李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0-18 14:43:49

摘要:9月出口数据延续回升,至暗时刻已过,坚定提示关注供给优势带来的出口韧性,重点提示“结构重于趋势”、关注三大产业逻辑。

出口稳步回升,聚焦产业逻辑

李超/文

至暗时刻已过,关注供给优势

2023年9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0.6%,较8月-3.2%继续回升,较5至7月显著回升。结构层面,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占出口总值的58.3%,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07万亿元,占17.5%。

正如我们从《浙商证券5月宏观数据预测:经济动能高点已过》报告起提示,2023年5月至7月受2022年高基数影响,出口读数相对承压,无须过度担忧,高基数扰动过后预计出口将边际回升,此前8月数据已有体现,9月数据延续修复,至暗时刻已过,我们认为重点关注我国供给优势和出口产业逻辑。

供给优势奠定出口韧性。基数扰动过后,我们认为供给优势对出口韧性的作用会更加显著,出口有望保持渐进修复走势,我国供给体系的强大韧性对出口的拉动反映在以下方面:

其一是民企出口积极印证供给韧性。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6.34万亿元,同比增长6.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3.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42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4.95万亿元,分别占30.6%和16.1%。根据10月13日国新办发布会,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22.7%,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增至59.7万家,其中2020年以来持续活跃企业进出口值占整体近8成。民企出口积极增长是供给韧性的重要印证。

其二是海外供给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海外供给压力进一步提升,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较快收紧导致短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稳定问题,高利率环境对企业、非银机构等扰动还未消除,潜在的信用收缩对海外供给带来增量冲击,罢工、供应链重塑等扰动仍存,海外供给脆弱性提升也侧面凸显我国供给优势。

结构重于趋势,关注产业逻辑

结构层面,机电产品保持较强增长。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占出口总值的58.3%,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其零配件、船舶、电工器材分别增长48.2%、26.8%、16.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07万亿元,占17.5%。

结构重于趋势,关注产业逻辑。相比于整体出口趋势,我们认为结构表现更为重要,继续提示重点关注三大出口结构表现和产业逻辑:

1)重点关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带来的出口机会。海外发达经济体天量流动性投放加剧全球贫富分化,发达经济体出现收入K型分化导致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前者映射奢侈品的消费积极增长和涨价,后者则驱动消费者更加偏好“性价比高”的商品,此前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高通胀背景下,日本生产的汽车、家具家电、影音设备等领域产品依赖性价比优势大幅抢占美国市场。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的大背景下,我国供给优势背后的性价比优势带来的出口机会需重点关注。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供应链的强大稳定性,在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总体供应链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在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制造业领域有突出优势,特别是纺服、轻工、机械、家电、家具等高端品类有望受益。

2)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与“中国制造”出海带来的出口支撑。新兴市场国家也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新兴增长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地区。前三季度,我国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3.7%、6.7%和5.1%,均高于我国外贸整体增速,同时,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14.32万亿元,增长了3.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了46.5%。根据10月13日国新办表示,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状态在规模、结构、互利程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我们认为,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表现强势,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资源相对富裕的新兴市场国家,得益于大宗商品牛市带来的利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结合雁阵理论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国的角度来看,新兴市场国家从产业发展和现实需求角度,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不断提升,相应带动我国相关品类出口。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和扩大进口战略,秉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政策,作为第三世界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代表,在国际秩序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分量逐年提升,大国地位和外交阵地的步步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制造”出海,进而带动出口增长。我们认为,伴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推进,我国制造业产品及企业出海将有持续积极表现。

3)关注新一轮科技周期和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演绎。全球碳中和科技革命具备独特的产业发展逻辑,与全球宏观经济周期不同步,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而产业发展处于积极增长阶段,其相关品类出口也较为积极。机电产品占我国出口近六成比例,其产业变化与科技周期高度相关,特别是全球半导体周期。截至2023年9月,全球半导体销售周期已经于Q2筑底逐步回升,随着ChatGPT等终端应用场景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业态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库存筑底回升以及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有望带动半导体销售周期进一步上行,带动我国相关品类机电出口增长。此外,费城半导体指数背后涵盖一系列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公司,并对半导体销售周期及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有一定领先性,Q2以来费城半导体指数已经出现显著回升,背后蕴含着对未来半导体市场及算力需求的增长预期。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全球半导体销售周期进入上行阶段将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带来积极利好。

此外,全球碳中和进程下,我国的新能源制造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超强能力,新能源车、光伏等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出口保持较高的成长性,1-8月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和锂电池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15.8%和42.9%。

经济弱修复,进口渐企稳

2023年9月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0.8%,维持渐进企稳特征。我们认为,7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后,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实施,内需渐进企稳过程中,带动进口边际回升,9月延续了8月的修复态势。

宏观政策呵护,内需渐进回升。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年初以来,投资、消费均边际承压,房地产投资面临需求修复有限的掣肘,制造业投资受竞争格局变化影响导致净利率下降扰动,基建投资则受防风险和卖地收入不足影响,就业质量不高和收入预期不稳定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受到影响。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7月以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出台,带动内需出现积极变化,8月经济数据显著改善,9月PMI重回扩张区间达到50.2%也有体现,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在工业稳增长等产业政策、一揽子化债方案等财政政策及货币财政积极发力的背景下,内需有望渐进回升,带动进口逐步回暖。

9月贸易顺差边际回升

2023年9月贸易顺差边际回升,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9月贸易顺差777.1亿美元,较8月有所增加,处于较高水平。我们认为,考虑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稳定的经常项目顺差有助于对冲汇率贬值压力、稳定市场预期,也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在经济边际承压的背景下,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压力下降,有助于货币政策腾挪更多政策空间用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见习编辑:刘锦平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