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毕业生100%就业!厦门市这家特殊教育学校的就业率为何这么高?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4-01 18:16:53

摘要: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莎茵告诉记者,特殊学生毕业后需要社会化就业,更需要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职业平台,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光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需要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校企双向融合带动。

听障毕业生100%就业!厦门市这家特殊教育学校的就业率为何这么高?

厦门特校的孩子们在纸行天下实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措施,残疾人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残疾人职业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实现自身价值的迫切需求。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掌握一技之长,是融入社会、获得更有尊严生活的关键。然而,当理想照进现实,特殊学生毕业后却很难找到一份与他们自身特点、专业相匹配的职业平台,推动残障和商业融合的网络,需要社会组织、企业、政府以及学术机构等各方参与。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莎茵告诉记者,特殊学生毕业后需要社会化就业,更需要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职业平台,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光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需要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校企双向融合带动。

据记者了解,46岁的陈莎茵已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8年,当了26年校长,从最初的全校只有30多名学生,到如今建立起了全市特殊教育的“指挥部”,她把半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厦门的这些特殊孩子。

因企制宜,设置满足市场化需求的课程

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纸行天下(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里,4名员工认真地做着手里的工作。

在完成裁纸、压花、粘贴一道道工序之后,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卡通小纸人诞生于他们手中,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纸张,为他们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据记者了解,这四名员工毕业于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而他们的就业,恰恰是学校抓好职业教育、依据学生特点精心培养的结果。

21岁的陈浩渊,已经从厦门市特校毕业两年。两年前,如何让陈浩渊走出校门以后,真正地融入社会,成了陈浩渊妈妈最焦虑的事。

微信图片_20220401140501.jpg

“多亏浩渊在学校学过立体纸玩,这份工作特别适合他!”陈浩渊的妈妈高兴地说,当时提及浩渊可以留在企业里继续工作后,他开心极了,并且拿起材料包,熟练地用手里的一张张小纸条,做成了一个“财神爷”。

“我要自己赚钱买电脑!”陈浩渊信心满满地说。

对于这些特殊孩子来说,能够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疑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不过,从毕业到就业,这看上去水到渠成的无缝衔接,实际却是谋篇布局。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提前对特殊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并依据学生特点开设课程。同时,学校还通过与社会资源合作,建立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通过校企双向融合来带动学生就业。学校在把企业请到校园的同时,也把特殊教育做到企业,还把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延伸到毕业之后。

陈莎茵告诉记者,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设有小学、初中、职业高中三个学段,接收来自全市各区的听障、智障、孤独症三类残疾学生。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如何抓、特殊学生如何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是学校一直关注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通过校企精准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作,进行新一轮课程的调整,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由早前的木工、缝纫、理发,发展至现在包括纸艺、面点、油画、漆画、砖雕、园艺、洗车、制香与香道多门课程,这些专业都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需要而设置。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径向联通”的特殊教育学校全方位育人支持系统。学校在国家课程框架指导下,针对特殊学生的障碍程度、生理心理特征、学习特点、个人兴趣以及实际能力作出相应调整,实行灵活的高中教育。

在课程的实施上,学校则编制个别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学生培养方案,并采用多维分类系统作为分层教学依据。学校依据学生的智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活动参与程度、所需个别化支持、个人兴趣、未来规划等6个维度将学生跨年级编班分组。如将同程度、能力相近的学生集中起来教学,以此减少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有的放矢,特殊学生就业形成协同效应

有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是在职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实施上,做到特色发展。记者了解获悉,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派老师来学校传授技能,另一方面吸收学生到单位就业。

微信图片_20220401140507.jpg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老师请到学校,也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送到企业,而是在与企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让企业了解特殊教育的特点,让他们掌握特殊教育的技能,这样才能让教育做到有的放矢。”陈莎茵说。

纸行天下(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便是承接“校企联合培养”这一重任的企业之一,负责人陈小华介绍,纸行天下会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岗位,同时,会创造一个平等的工作环境,让特殊孩子和普通的员工融合到一起,快乐工作。通过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培训,如果能够胜任岗位,半年之后,孩子们就可以留在企业里正式上班了。

摇动手动制香机,把香一根根整齐排好,再把制好的香品放进包装盒,学生完成这些操作,动作虽然不是特别敏捷,但是却十分精准,整个过程中,香品没有一根被弄断。这是学校制香专业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场景。

据记者了解,学校学习制香专业的学生现在有十多人,他们的家长正准备成立一个小型合作社,把孩子们集中起来,为制香企业代工生产一些产品,而企业则派出了工艺教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香。学校认为,通过手工制香,能够有效训练特殊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强化他们的记忆,而通过对香道文化的了解与尝试操作,可以让学生的内在涵养及文化气质有所提升。

除了企业派教师到学校,学校也把教育做到企业。2020年6月,学校在陈小华所运营的“阿罗海纸的时代·爱心屋”设立就业实践基地。陈小华和公司的纸艺老师轮流陪伴4名孤独症学生到爱心屋担任“小小纸艺师”,他们一起教市民制作立体纸玩,同时还售卖自己的作品,获得兼职报酬。

“特殊孩子就业,不是学校的单打独斗,而是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来解决。”陈莎茵说。

现在,学校积极搭建家校社沟通交往平台,通过家长团体辅导、讲座、沙龙、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角度,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学校还联合厦门高校创设支持性就业模式,联合社会力量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

“特殊学生就业,并不是企业的负担,他们在企业很受欢迎。”特教学校教师施静介绍,有的学生在酒店从事床上用品清洗工作,因为认真、专注、肯付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她同时强调,学生就业,并不是希望他们挣多少钱,取得多大的业绩,重要的是让他们自立,这样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据记者了解,经过多年的探索,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的就业率已达100%,培智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60%以上。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