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的脱贫之路:宁夏九成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10 21:21:27

摘要:多年来,宁夏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分散帮扶、普惠扶持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转变,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近310万。其中,宁夏累计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8万人,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257名,91%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塞上江南的脱贫之路:宁夏九成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天下黄河富宁夏,半壁江南半壁贫——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是沿黄河9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千百年来,黄河滋养了宁夏平原,造就了良田沃野、鱼米之乡的“塞上江南”。但是,在宁夏的南部山区,黄河水无法流经的“西海固”地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发生率曾高达74.8%。

据记者了解,宁夏现有47万残疾人,占宁夏总人口的6.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9个百分点,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贫困残疾人作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贫困残疾人能否顺利实现脱贫,直接影响到宁夏脱贫总目标的实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多年来,宁夏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分散帮扶、普惠扶持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转变,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近310万。其中,宁夏累计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8万人,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257名,91%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2020年宁夏将对剩余未脱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逐一落实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

“组合拳”保障残疾人脱贫路上不掉队

近年来,宁夏残联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为抓手,谋思路、创特色、重成效,努力实现从扶贫到脱贫的转变,帮助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强化教育救助扶贫,确保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据记者了解,宁夏建立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信息数据比对机制,2020年对172名未入学残疾儿童逐一落实,建立“一人一案”,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高到97.8%。实施扶残助学项目,累计资助学前及大中专阶段残疾学生1.19万名,推动落实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建立人社、企业就业服务机制,截至7月份,残疾大学生就业率达到51%。

强化安居宜居扶贫,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推动住建部门将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列为全区危窑危房改造重点保障对象,做到应改尽改,累计改造2.8万户,今年已完成剩余767户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实现存量危房全面“清零”,贫困残疾人将全部住上安居房。扎实推进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工作,推动将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从每年400户增加到2000户。

强化精准康复扶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9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康复机构20个。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投入1000多万元,在252个村建立自治区级规范化社区康复站,2019年102905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契机,设立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将25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列入医保支付范围,对残疾人实行“一站式报销结算”,报销比例达到90%。

此外,还强化产业项目扶贫,增强残疾人“造血”功能。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5.2人(次),协同扶贫办、农村农业厅、科协等相关部门开展种养加、电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建档立卡残疾家庭掌握1-2门增收技能。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投入资金1500万元,累计扶持8310 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特色产业。2020年,在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投入资金300万元,扶持1500户未脱贫建档立卡残疾人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开展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培训班13期595人,实现就业312人,月收入1500元至3000元。注重调动发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残疾人”、托管、托养、托种等方式,扶持建成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55个,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970人,辐射带动增收2657人。

健全保障制度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米”

经过一系列的“组合拳”,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

据记者了解,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各类残疾人4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83%,涉及225万家庭人口。全区持证残疾人22.8万,农村14.6万持证残疾人中有一、二级重度残疾人7.1万,占农村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8.3%;三、四级轻度残疾人7.5万人,占农村持证残疾人总数的51.7%。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4257名,占全区1.88万建档立卡总人数的22.6%。经与自治区扶贫办核实全区共有脱贫不稳定监测户1514人,易致贫边缘户2061人。

显然,脱贫摘帽并不是宁夏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残疾人返贫,成了此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残疾人“脱贫不解困”的问题十分突出,助残服务如果不能递送到“最后一米”,也就是残疾人的身边,就难以真正发挥“解困”的作用,也难以有效降低返贫风险。这是助残脱贫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为此,记者从宁夏残联了解到,下一步,宁夏残联将建立健全保障制度。首先,与民政厅对接,年内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其次,制定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慰问、家庭访视等服务制度,在贺兰、西吉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邻里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最后,紧盯“十三五”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中短板弱项,认真抓好23条补短措施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残联强化了托养+扶贫,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目前,已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扶持发展残疾人托养机构20所、日间照料机构38所,国家投资新建县级托养机构12所,为1.4万名长期需要照护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居家或机构托养服务。推广隆德县“托养+精准扶贫”模式,县委、政府将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整合多方资源,聚焦残疾人脱贫攻坚,精准施策。

同时,将着力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办实办好残疾人三项民生实事;为2386户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确保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为2207名0-6岁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做到应救尽救、一个不落;为3.2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倒计时,宁夏的残疾人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动员全区残联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各方力量,高质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努力兑现着“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