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时间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土地制度改革新契机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完善央地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新一轮财税改革箭在弦上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对此表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面对一些绕不过去的难题。

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这里集聚,三中全会再部署新质生产力
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更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会议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华夏时评: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中国残联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月19日,中国残联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残联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传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就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

14字“长钱”政策背后深意:引导资本做“时间的朋友”,助力新质生产力行稳致远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壮大耐心资本”,并强调“积极发展风险投资”。这一14字的政策举措的提出,明确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对于创投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把握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与会同志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大家一致表示,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和部署改革,书写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新篇,是巩固发展“两大奇迹”的主动抉择和战略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