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第8集:“半城郊型”经济怎么搞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位置刊发了一则新华社长篇通讯《正定翻身记》。文章肯定正定所做的尝试,赞扬了正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一时间正定轰动全国,与正定一起“走红”的,还有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
宁夏“燕麦”燕赵补“短板”
今年年初,南皮县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从宁夏引进生长期短、耐盐碱的燕麦品种,弥补了耕地闲置的“短板”,并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宁夏“燕麦”在燕赵大地补足“短板”,西北“种子”为河北农民鼓起“钱袋子”。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丨重庆基层立法联系点推进解决“急难愁盼”
“借助基层立法联系点,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以推进解决,群众的意见即便不能上升为法条,也能充分转化为现实‘治理力’,让为民立法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有精度。”江小波说。
《足迹》第6集:一件“尴尬”的事儿
1982年,28岁的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县任职,1983年,担任正定县委书记,履新不久,他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儿。这是一件什么事儿?今天为大家讲述...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丨你点单,我落实:南昌以“民声”定“民生”
民生项目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单”,南昌市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将“群众想什么”与“政府干什么”精准对接,在项目征集、决策、监督、评价等环节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合理便利,情暖残疾考生
为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保障残疾人平等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力度为符合高考报名条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为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