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群体上亿人的大产业: 辅助器具产业呼吁顶层设计
9月13日下午,国务委员、国务院残工委主任王勇在参观2017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时表示,我国目前有8500万残疾人和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是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的国家,发展辅助器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已建853个听力语言康复机构 听障儿童开启全面康复模式
9月14日,在2017中国听力语言论坛上,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巍表示,目前全国累计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853个,具备年新接纳2万名聋儿、在训3.5万名0-6岁听障儿童服务的能力。
一大波“康复机器人”来袭 人工智能辅具火了国际福祉博览会
一位肢体残疾20多年的患者,通过智能辅助机器人每天能走至少12000步,其自身骨骼的密度也有所增长,身体越来越强壮——这是一位美国仿生学家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向《华夏时报》记者提及的一个案例,而这样的人工智能辅具将大量出现在中国市场。
30余国代表云集北京 共商“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合作
9月14日,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残疾人事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 暨2017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暨2017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于9月13-1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开幕 《倡议书》力促沿线国家残疾人事务合作
9月14日,“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在开幕式上宣读了《关于促进“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国际合作的倡议》。
2017级北京市援助藏族盲人中专班在 北京市盲人学校开班
9月13日,2017级北京市援助藏族盲人中专班开班典礼在北京市盲人学校举行。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强、北京市残联党组书记郭旭升、云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兴宁、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唐海蛟、北京市教委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处处长王力志、北京市盲人学校校长司占树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
张海迪建议:优先建立“一带一路”康复协作网络
9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中国残联主席、康复国际主席张海迪在开幕式上致辞,就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残疾人事务交流合作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