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专栏

美国的双边主义能走多远?

美国的双边主义能走多远?

推动这种全球化浪潮的力量,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政治、经济与货币的多边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正在接受挑战,而且,这个挑战并不是特朗普上台之后才有的。

邵宇陈达飞2018-10-8 16:04:48
1
美国强行改变世界经济秩序,G20又增新的分歧,全球经济治理危机恶化

美国强行改变世界经济秩序,G20又增新的分歧,全球经济治理危机恶化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欧盟和日本等世界最大经济体对这一“毒丸”条款的反应,当然,也没有看到G20轮值主席国阿根廷以及G20有关会议的评论。但是,我们都知道,欧盟和日本也没有在世界贸易组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庞中英2018-10-8 15:31:44
5
岛国意外“变天”:马尔代夫大选无妨双边及中印关系

岛国意外“变天”:马尔代夫大选无妨双边及中印关系

换帅后的马尔代夫国策应该不会出现重大回摆,中印关系也没有那么脆弱多变,一带一路进程更不会弱不禁风,马中关系依然会继续良性发展。

马晓霖2018-9-27 10:06:49
3
纳瓦罗,戴着变形眼镜的经济学 “叛徒”,他开列的中国“致命清单”都装了些什么?

纳瓦罗,戴着变形眼镜的经济学 “叛徒”,他开列的中国“致命清单”都装了些什么?

纳瓦罗系统阐述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挑战的作品是2011年出版的《致命中国》。全书从食品安全、人民币汇率和外商投资等方面,一一列举了中国的“致命清单”。

邵宇陈达飞2018-9-26 12:17:19
3
美国税改虹吸效应渐显,中国唯有以系统改革应对冲击

美国税改虹吸效应渐显,中国唯有以系统改革应对冲击

如果说,关税战、贸易战是特朗普兑现“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目标的外部极限施压战略,那么,被视为“美国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的特朗普税改法案会不会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引导全球产业、资本回流美国,进而重构全球各类经济资源分配格局,恐怕是一个更大的命题。

张茉楠2018-9-25 17:42:12
半岛和平是否 “可持续”?本届联大17大SDGs目标解析关键密钥

半岛和平是否 “可持续”?本届联大17大SDGs目标解析关键密钥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历史性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如今这17大目标逐步深入人心。联合国在为实现这些目标继续努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仅有联合国的行动,或者仅在各种联合国会议上呼吁解决可持续性的危机是不够的。归根到底,发展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应在国家层次上实现。

庞中英2018-9-25 00:41:34
2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直接目的:重塑全球产业链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直接目的:重塑全球产业链

“我的直觉是,本届政府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就是把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根’拔出来,让它们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去。”雷明的这句话才是核心,可以把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串联起来。

邵宇陈达飞2018-9-21 20:28:56
17
要想激发消费,先给“稳房租”一个回答

要想激发消费,先给“稳房租”一个回答

要想激发消费,请先稳住房租,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目标应该是加大租房供给,让买不起房的人租得起房,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基本条件,他们是工作者,创造财富,他们也是消费者,拉动消费,但是,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数据。

程凯2018-9-21 11:09:50
4
平壤峰会:推动半岛向和平与发展再跨一步

平壤峰会:推动半岛向和平与发展再跨一步

峰会发表了推进双边关系、缓解军事对峙、实现无核化和致力于民族统一进程的《平壤宣言》及其附属文件,这是继4月底双方签署《板门店宣言》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成果,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马晓霖2018-9-19 18:03:02
5
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下一场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且更惨烈?

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下一场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且更惨烈?

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没有传统的教科书式解决方案的全球化时代的大危机。意外地,G20为那场危机的解决做出了非教科书式的大贡献。如今,人们普遍感到“下一场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但是,目前恶化的全球国际合作,却不可能让G20力挽狂澜的奇迹再现。

庞中英2018-9-16 17:32:48
1
  • 益思

    益思

    “益思”是华夏公益特别推出的一档公益评论专栏,结合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携手各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解读国家政策,普及公益法律,建言献计,为完善公益慈善思想、提升行业发展理念而持续努力,共创美好。

  • 荀玉根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迅雷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锦

    李锦

    著名国企学者,教授,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新华社工作36年。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 金海年

    金海年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华夏时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