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

“债务优化”实为套路,金融灰黑产现多发趋势
年关将至,打着“征信修复”“代理维权”等幌子的金融黑灰产呈现出多发趋势。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正合力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

有银行现金类理财七日年化收益率超6%,活期理财收益年末飙升
1月2日,《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多家银行理财页面发现,多款现金管理类理财近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3%以上,较2023年内有明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部分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5%,有的甚至超过了6%。

2023年支付机构被罚超62亿元,新规促非银支付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2023年,合规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关键词。《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内第三方支付领域罚没总金额超过62亿元。临近年末,支付行业千万元级别罚单频现。

最后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来了,浙商银行获批筹建“浙银理财”|快讯
浙银理财是最后一家获批筹建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信息显示,浙银理财注册资金为人民币20亿元,注册地为杭州,浙商银行持股比例为100%。浙银理财成立后,十二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将配齐。同时也意味着浙银理财将成为继浙银金租之后,浙商银行拥有的第二家金融子公司。
“乌龙指”?兴业银行尾盘突然涨停,上交所:某投资者以明显偏离股票最新成交价的价格大笔申报成交|快讯
12月29日,兴业银行尾盘集合竞价异动,竞价成交额2.16亿元拉升封板,此前涨幅仅0.27%。截至收盘,兴业银行股价报16.21元,总市值3368亿元,涨幅9.97%。

金融科技公司成金融大模型落地第一战场,“决策型”是趋势|2023中国经济年报
金融业作为数字化、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率先与新兴科技进行融合。2023年,金融机构纷纷掀起“百模大战”,行业想要依靠大模型产生新变革。度小满、奇富科技、马上消费金融等科技企业争先布局,先后发布落地了多项金融大模型,金融业正提速走向AI创新应用期。

央行货币政策例会释放积极信号: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促进物价低位回升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持有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比去年同期减少295家,银行理财不香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1日,持有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95家,同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的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超50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