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猪茅"牧原股份去年净利预降超70%,股价却不降反升,进场的17万股民抄到底了吗?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猪养殖企业应该从规模化、集约化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之外,还应从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角度来提升对猪周期的应对能力,这也是双汇与牧原结盟的最主要的原因。

居民消费倾向回到疫情前水平? 2022开年多部门划定促消费重点
2021年,消费在持续恢复中稳步升级,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高于GDP同比增速。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

去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产量由增转降,中央一月内三次提及扩种
“目前大豆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下降,以及国产大豆成本过高引发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国产大豆主要集中于食品领域,而压榨与饲料行业更青睐出油率和蛋白含量更高、成本更低的转基因进口大豆。”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2021年就业目标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超1200万,农民工总量超疫情前水平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2020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

又有1例确诊!北京本土确诊增至3例,疫情源头已公布
1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情况通报称,接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

GDP破110万亿背后:工业增加值连续十多年世界首位,创新进一步增强
“可以说,2021年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对国际上复杂严峻的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考验,2021年我国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畅通经济内外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宁吉喆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

北京抗疫48小时:确诊病例溯源结果公布,进京政策紧急调整
从1月15日北京通报本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到1月17日公布本例病例的溯源结果,仅过去了约48小时。在这48小时里,北京进行了多方面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全方位的风险点位排查、采样检测、阳性货物排查和基因测序等防疫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快速反映下,北京海淀本土确诊案例溯源情况终于取得进展。

增长8%?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即,专家预测GDP总值或达110万亿
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田国强看来,2021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计2021年GDP增速8.0%,远远高于年初6%以上的目标。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预计,今年我国GDP有望达到110万亿元,人均GDP约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进出口“三级跳”首破6万亿,今年上半年或仍保持10%的高位增长
这是我国进出口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8年前的2013年,我国进出口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2021年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了历史高点。

2022第一宗央企重组落定:中国电建和电建集团资产置换,逾270亿地产板块被剥离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部分央企出现了产业板块发展不均、产能过剩的情况,资产重组可以整合优势资源,减少同质化竞争,补齐产业链短板,扩大央企优势板块的规模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