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铁路投资7819亿元超额完成年内任务!2021年以投产新线为任务,不设具体投资目标
好成绩也宣告了“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推进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疫情下大写的“V”字:中国经济让全世界都眼红|2021新年特刊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前11个月的各种主要宏观指标显示,中国社会、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甚至出现了“V”字形反弹,快速开始复苏。有机构预测认为,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以超过5.9%。如果预言成真,那么2020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速就将有望超过2%,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的当下,这是一份难得的成绩。

重绘中国经济区域版图:后疫情时代,长三角、粤港澳等南方城市群为何强势崛起?|2021新年特刊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区域格局呈现“南升北降”趋势,疫情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一分化。因此,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北京应释放全国经济上行的磅礴动能,带动北方经济发展。

外贸封航之后:订单逐渐回暖,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达32万亿元|2021新年特刊
现在,平均每分钟就有60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进出境。据世贸组织数据测算,2020年我国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将超过2015年13.8%的历史最高水平,这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压力之下一枝独秀,而这也或将影响到未来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外贸比重。

四大关键词读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重点提及,释放了哪些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京津冀“十四五”即将拉开帷幕:布局创新产业链,打造智造产研新高地
“北京的科创能力很强,但是北京部分科技成果转移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因此应充分运用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提高转化能力,延伸区域价值链。”刘秉镰表示。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以降碳为总抓手 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指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面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要素,体现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最重要的方面。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再提国企改革:强化主体责任,将三年行动落实情况纳入考核
12月26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为央企国企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因为有个五年规划、三年行动,整体上感觉比去年视野更为宽广。”李锦说。

数字货币引发热议:全球主要经济体试水,或改变货币和财政的关系
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看来,中国应该有必要抓紧完善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路径,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设计,确保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同时有必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

2021年告别“洋垃圾”后废纸会暴涨吗?分析人士:市场不会大起大落
“不再进口固体废物的政策是2017年提出来的,给市场留出了较为充分的过渡期。”卓创资讯废纸分析师刘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国内已经在探讨进口再生纤维浆或成品纸来替代进口废纸,目前这两种途径的效率已经越来越高。因此,2021年固体废物进口减少到零,不会导致市场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