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腾讯“99公益日”项目引入区块链实现全透明慈善 币安成唯一配捐区块链企业

作者:冉学东 王永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04 14:59:21

摘要:今年的“99公益”日将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有筹款项目全部“上链”,实现公益项目披露可溯源、可回查、不可随意更改,数据信息全程可追踪。腾讯公益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间,99公益日善款总额从最初的2.28 亿元增长到24.9亿元,提高了10倍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冉学东 见习记者 王永菲 北京报道

9月3日,腾讯联合Bilibili、快手以及京东等生态伙伴进行了“99公益日”启动仪式。据悉,99公益日的活动时间是9月7日至9月9日,公益项目包括疾病救助、扶贫救灾、教育助学以及自然保护等十几个大类。今年的“99公益”日将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有筹款项目全部“上链”,实现公益项目披露可溯源、可回查、不可随意更改,数据信息全程可追踪。腾讯公益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间,99公益日善款总额从最初的2.28 亿元增长到24.9亿元,提高了10倍多。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启动仪式上,以《 互联网公益继续深耕:透明度、数字化、生态效率》做了开幕致辞。陈一丹表示,过去五年,“99公益日”让指尖公益、透明公益从蓝图变成了行动,让理性公益理念从倡议变成共识,让全民参与公益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后疫情时代成为新常态,“99公益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公益生态也面临更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腾讯公益引入区块链

善意的种子,从一棵树长成了一片蓬勃生长的公益丛林。

2020年,是“99公益日”开展的第六年。据统计,“99公益日”过去5年,筹款人次从最初的200万增长到去年的4800万,翻了24倍;筹款总额从1.3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7.83亿元,翻了14倍;参与的公益项目从2300个增加到去年的超1.4万个,增长超过6倍,参与企业早已突破万家。合计腾讯基金会与爱心企业的配捐,去年“99公益日”善款总计24.9亿元。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表示,互联网公益要继续深耕:透明度、数字化、生态效率。其中“关于透明度”,陈一丹认为,连接、透明的“理性公益”,将依然是互联网公益乃至整个公益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过去历年“99公益日”的经历以及此次抗疫过程再次证明,项目越透明,机构越健康,公益项目被关注度和收获也就越多。

“今年“99公益日”,为提升公众信任度并进一步规范公益机构项目执行,所有参与“99公益日”期间筹款的公益项目进展披露都将应用区块链技术,执行项目披露在加大透明模板力度的同时,还将可溯源,可回查,不可随意更改,数据信息全程可追踪,让每个公益项目都在阳光下运行。”陈一丹补充道。

本报记者在“腾讯公益”微信小程序页面发现,大部分的救助项目介绍的底部,都标注着“本项目的捐款记录已被区块链永久保护”,点开该句话链接,会弹出“区块链电子认证”的照片,该认证由腾讯领御上链,区块链平台为TUSI区块链。

20200904 腾1.png

腾讯公益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腾讯TUSI区块链是由腾讯领御打造的高安全、以及中台价值化的属性,腾讯安全领御团队打造了“可信”城市解决方案,已经在司法存证、社会公益、供应链溯源等多个核心应用领域落地。

另外,本报记者发现,“腾讯公益”显示,该活动的各企业捐助的募捐资金将施行“配捐”。在活动开启后,社会各领域的企业都在行动,安踏直接捐助超过两千万,安利、凯迪拉克捐赠一千万,顺丰、一汽等企业也募捐在6百万左右,超过760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在行动。截至发文,项目已经获得超过90亿元的捐助,3.6亿人次进行捐款,92,415个项目获得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在700多家企业中,“币安中国区块链研究院”作为唯一一家区块链相关企业出现在配捐列表中。币安慈善基金会作为币安中国区块链研究院的一个部门,始终在积极承担企业责任。

20200904 腾2.png

腾讯公益配捐企业

慈善救助—币安在行动

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一文中也在强调,需要推进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中的应用。未来,区块链在公益救助中的实践会更加广泛。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分会会长崔志如表示:“区块链作为软件集成技术奠定了价值互联网的底层基石,以其可信数据生成与上链、数据隐私被有效保护、数字资产被高效确权、可以高频流动、事实数据被真实存证且不可篡改等特点,构建出未来的数字公民、数字国家、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公益。”

对于区块链如何应用在公益慈善救助领域,知名加密交易所币安旗下币安研究院公益事业部负责人Helen Hai今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救助信息底层管理技术和激励机制上,区块链技术能提供的价值尤为突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救助系统不仅能够同时提高社会救助信息配对效率,也能进一步促使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参与到社会救助行动中。

Helen Hai表示,要使区块链在公益慈善救助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一点就是扩大社会救助资金的入口。公众对社会组织资金运作的不信任长期阻碍社会资金进入社会救助领域。基于可追溯且不可逆改的区块链记账方式,社会救助资金能够被真实存证,并随时被公众查询监督。

本报记者了解到,币安慈善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传统公益捐赠的透明性,重塑社会大众参与公益的信息。例如,币安慈善在乌干达发起的“粉红券”项目中,币安慈善创建了基于区块链的捐赠凭证并分发给指定受助者。在隐私信息加密的前提下,区块链捐赠平台允许捐赠方100%透明地进行点对点认购“粉红券”健康服务:每笔捐赠资金、捐赠流程和捐赠效果均被透明可信地记录在区块链上,实现了从捐赠者到受助者的100%的透明捐赠。

币安慈善基于区块链的100%透明捐赠模式受到大众认可。在成立短短三年内,引导了接近1000万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全球抗疫”和“币安儿童”等国际发展援助项目中,并得到联合国发展署等合作伙伴认可,在全球服务超过10万个弱势群体受助者。

Helen Hai认为第二点是要激励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参与。基于区块链的志愿时间积分系统,将能准确可靠地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间;结合有效的积分转化机制,积分系统将大大激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公益实践。例如,志愿服务积分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换取其他社会服务(例如,养老服务等)。2019年10月24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分会等30多位社会救助领域专家共同研发“公益链”,共同研发基于区块链的志愿积分系统,期待吸引更多不同的群体参与到社会服务。

“最后一点就是要提高社会救助信息配对效率。区块链技术能提供一个安全加密的空间,让经济要素在无需中介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点对点配对,进而实现经济要素的高效流动。对于社会救助领域而言,区块链以最快速有效且安全可信的方式,把最合适的服务点对点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体。举个设想的例子,在信息可信的前提下,如果分散式的民间紧急医护物资信息以加密的方式,储存在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医疗信息系统中;当出现紧急医疗调配需求时(例如今年的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民间物资捐赠方主动提出捐赠申请并开放个人医疗物资信息,信息共享系统将可马上抓取分布式医疗物资捐赠数据,并快速配对给至医疗物资需求方,快速进行精准医疗资源对接。”Helen Hai对本报记者说道。

区块链技术是提高社会救助效率的有效底层技术,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区块链将能帮助社会救助事业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