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光伏业部分项目难如期并网 全国政协委员南存辉建议2019年竞价项目延期一个季度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中国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已经具有了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这个时候我们如何支持培育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政策导向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应用侧需求倒逼创新技术的迭代、整合,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绿色经济发展都会颇有助益,围绕新能源产业政策这方面我也将有一系列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诸多行业的发展节奏,对于正处于向平价上网过渡关键期的光伏行业也是如此,今年两会期间,南存辉带来14份提案中,也涉及延长2019年光伏竞价电站并网期限、调整光伏补贴按合理利用小时数核定等。
建议2019年竞价项目延期一个季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目前除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区域外,大部分光伏电站项目逐步复工,但已复工项目也因人工紧缺、项目业主管控等因素影响,复产进度缓慢。3月下旬项目开工率仅35%左右,4月中旬为65%左右,开工率远不及预期,导致项目难以如期并网。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根据2019年光伏发电管理办法要求,对逾期未建成并网项目,每逾期一个季度并网电价补贴降低0.01元/千瓦时,在申报投产所在季度后两个季度内仍未建成并网的,取消项目补贴资格。这样意味着,按照当前政策,如不能在6月30日前并网,企业将失去省补和国补的资格。
南存辉表示,在疫情抑制海外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国内需求的拉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相关部门还未出台除湖北外其他疫情严重地区(如温州)竞价项目并网延期的政策,这将对今年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及光伏企业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在无补贴支撑的情况下,预计全国将有6GW左右的项目选择放弃建设,约240亿元投资额流失,大批光伏企业将面临库存积压、利润下滑的风险,甚至被迫停产,不利于行业的平稳发展。
“光伏企业不仅是落实中央保就业、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能源转型的生力军。2019年结转的光伏竞价项目,使用的是2019年明确的预算指标,没有额外增加预算指标。因疫情导致的项目延期属于不可抗的客观因素。”南存辉认为。
南存辉建议,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酌情考虑疫情对光伏并网项目的影响,合理给予并网时间和补贴政策上倾斜。建议2019年竞价项目延期一个季度,给予项目更加充分的建设时间,保证项目的并网率和国内市场规模,增强企业对竞价项目的建设信心。
调整光伏补贴按合理利用小时数核定
今年1月20日,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经审核纳入补贴目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按合理利用小时数核定中央财政补贴额度。
“目前仍未有相关的细则出台,尚未明确‘合理利用小时数’如何核算,”南存辉表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核定电价时,Ⅰ、Ⅱ、Ⅲ类资源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大约为1500小时、1300小时和1100小时,如果参照此方案核定“合理利用小时数”,光伏电站的总收益可能缩水10%以上。三类资源区中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光照资源分布不均匀,如果统一按1100小时获取国家补贴,投资者的收益将大打折扣,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南存辉表示,按照目前合理利用小时数的政策设想,只有合理利用小时数之内的电量才可以拿到补贴,之外的多发电量只能拿到相应的脱硫煤标杆电价,这意味着使用高效技术的电站收益将严重打折,不利于双面双玻组件、跟踪系统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技术领先的产品的销量可能会大打折扣,打击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意愿,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除此之外,光伏电站的交易也将随之受到影响,重新测算收益率情况、重新定价将给已经被补贴拖欠所累的光伏投资商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
“2020年之前经审核已纳入补贴目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应遵循前期政策的延续性,不应按新设立的‘合理利用小时数’核定中央财政补贴额度。对于采用跟踪系统,超配技术,储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项目,建议按照技术类型乘以相应系数适当提高合理利用小时数,以促进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南存辉表示。
南存辉还建议,根据各省市实际光照资源情况,对光照资源区重新划分,或对部分省市单独核定“合理利用小时数”,避免部分资源区内电站收益大幅降低,影响市场稳定。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