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国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代表秒变“网红”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15 16:54:31

摘要:为迎接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的到来,5月15日上午,中国残联在京举办了全国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事迹网络报告会,其中,邀请了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代表出席并作报告,事迹令人动容。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国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代表秒变“网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但当前,贫困残疾人仍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有数据表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贫困残疾人数量从700多万减少到了2019年底的近50万人,仅2019年就净减少120万人。

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但依然任重道远。

为迎接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的到来,5月15日上午,中国残联在京举办了全国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事迹网络报告会,其中,邀请了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代表出席并作报告,事迹令人动容。

张运波:轮椅书记的脱贫致富路

1.jpg

张运波,德惠市朝阳乡团林子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吉林省江水人家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 年的一次意外车祸导致他高位截瘫,但身体的残疾没有将张运波击垮,他靠着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善心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实现了自我价值。

修路、组织成立合作社、开辟特色种植项目、安置落实残疾人工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健康人的一半高度,张运波带领着全村人,打开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多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被村民们亲切的称为“轮椅书记”,曾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

现在的团林子村,100%的农民家开上了小轿车,村里已经有550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大家深信:只要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劲头儿,不等不靠,埋头苦干,大家就能够尽快奔向小康。

韦忠勇:励志照亮人生 创业改变命运

2.jpg

韦忠勇,肢体三级残疾人,来自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2016年,韦忠勇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殖广西山水牛和黑山羊,2017年已光荣脱贫,还带动全村34户贫困残疾户通过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2018年10月,韦忠勇扩建了1200平方米的牧草加工场和900平方米的牛栏。2019年草料生产车间正常投产,年加工、销售甘蔗尾稍稻草等农业废弃物1300多吨,带动周边群众增收40多万元。

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2020年合作社将把工作重点全面推向基层农户,带动有意向养牛的农户一起参与养殖。合作社计划发放2000头繁殖母牛给有意向养牛的农户,并提供养殖技术。农户负责养殖,产犊按比例分配,这样既能保证上林县有牛源,又能给更多的农户带来收益,为振兴乡村添砖加瓦。

谢侣:“助盲脱贫”让我逐梦蓝天梦想光明

3.jpg

谢侣,29岁,云南省腾冲市曲石镇人,是一名盲人。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是一家盲人按摩店的老板。谢侣是腾冲市残疾人联合会“助盲脱贫”项目的受益者之一。

腾冲市残疾人联合会自2016年开始实施“助盲脱贫”项目,旨在帮助盲人朋友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该项目通过组织盲人参加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掌握保健按摩技能后帮助其实现就业或创业,最终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解困一家,帮扶一片”。

一场车祸虽然让谢侣失去了光明,但“助盲脱贫”项目让他重获光明。如今,他的按摩店发展的越来越好,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而且他还加入了腾冲市残联成立的残疾人志愿者队伍,每个月1号都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敬老公寓献爱心,为老人们按摩、理发、修理家具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风雨无阻,这事情已经坚持了一年多。

刘艳芝:心存高远,战胜命运

4.jpg

刘艳芝,生于1989年7月,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庙镇人,现任太和县阳光助残协会会长,太和县第十届政协委员。身体高度截瘫的她,不仅自己创业脱了贫,还怀揣着帮残助残,奉献社会的爱心,多次组织帮残助残活动,得到了社会认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就像传说中的无脚鸟一样,向着梦想的彼岸振翅高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以来,身体残疾的她组织家人也投入一线防疫工作,面对疫情紧张,物资紧缺,她把仅存的600只口罩发放给村民,捐赠赵庙镇政府和赵大行政村一线工作人员酒精、消毒液、干粮合计人民币2800元。面对疫情,做疫情防控的践行者,为疫情防空做出应有贡献。

身残志坚,永不服输;突破自我,奉献社会。刘艳芝以积极阳光的态度笑着对待生活,回报社会,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学习和尊重。

潘文贤: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5.jpg

潘文贤,福建省南安市炉内潘厚阳村人,炉内潘氏(粤港澳)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唐人饰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3年5月,应宁夏隆德县招商引资,潘文贤在宁夏隆德县闽宁工业园区建立一个花艺生产企业——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隆德县是宁夏西海固南部山区最落后的地区,每年降雨量不足700毫升,干旱少雨,经济相对落后,是全国重点贫困县,这家企业成为了宁夏自治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

公司生产人造仿真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轻,特别适应一些聋哑人和残疾人就业,目前总厂和扶贫车间稳定就业的残疾人89人,外发加工就业残疾人73人。

此外,公司共在隆德县扩建十一个扶贫车间,带动2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做到一人就业,脱贫一户,稳定一片。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潘文贤表示,要让当地困难群众工作有着落,生活有奔头,逐步脱贫奔小康,到处洋溢的“幸福花”。

索南本:身残志坚,勇当创业“领头雁”

6.jpg

索南本,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措周乡人,藏族,现年42岁,听力残疾一级。

索南本面对命运的多舛,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勇敢奋斗,依靠自己的双手,寻找到了一条拼搏创业、走出贫困的路子。索南本经过连续7年的努力自学,2014年8月份,在尖扎县城经营“五谷画民族工艺品制作店”,制作和销售五谷画民族工艺品。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2015年5月21日成立了青海引福五谷画开发有限公司,是藏区唯一一家五谷画制作及研发企业。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帮扶下,索南本实现了创业脱贫的梦想,在家乡创办了公司和扶贫就业基地,吸纳和带动当地残疾人、贫困群众走上脱贫之路,一心致力于为贫困群众办好事情,为贫困群众和残疾人奉献了一片爱心。

该公司在凭借行业优势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义无反顾地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为龙头,积极做好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保护、传承和发展,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事业,致力于引领当地群众和残疾人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