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超一成负收益 规模缩水迅猛

作者:陈旭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18 15:50:54

摘要:超一成负收益 规模缩水迅猛

超一成负收益 规模缩水迅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旭 北京报道

   跷跷板效应似乎总是能得到验证,2009年A股市场的优异表现的直接结果就是债券市场的降温。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债券型基金。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127只开放式债基年初至12月16日的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15%,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则达到了约50%。如果仅计算2009年1月1日前发行的85只债基,它们今年的复权净值增长率仅为0.066%,而去年同期债基的这个增长率为6%以上,此外多方人士对明年债市的看空似乎比冷冰冰的数据更冷。
加息阴霾笼罩债市
    相对净值增长率的下降,债基总体规模的下降似乎更为迅猛。据Wind统计,2008年底债基资产净值为2620.29亿元,而至2009年中期,这个数字已经腰斩,而到了三季度末,这个数字只有2008年底的40%。对此,有分析师表示,今年股市表现好,债券基金的赎回压力确实非常的大,基金公司也非常被动。同时加息预期已经成为债券市场最大的担忧。
    当前CPI已经转正的情况下,管理通胀成为了中央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这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开始抬头,这无疑对债券市场是一个利空。民族证券基金分析师贾国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债市的不少产品已经走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明年的主要风险将来自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部分债券在2008年已经被拼命炒高,今年上半年又走出一波行情,目前看,加息是早晚的事,所以明年债券市场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渤海证券基金分析师徐华也告诉记者,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预计CPI明年一季度增幅1.5%,二季度3%,下半年将达到4%。所以通胀压力直接导致了加息预期的抬头。预计上半年不太可能加息,而下半年加息一至两次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资金面的担忧来自国家可能增加央票的发行量,这些利空对债市特别是长期债券的影响可谓巨大,不可避免地也将影响市场上债券型基金的表现。这些都可以从债基的规模和仓位上看出端倪。
    但同时,分析师们表示,明年债券市场并不是没有任何机会,债券型基金的表现还要看其管理水平,如果踏错时点进场很可能造成损失。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告诉记者,他的策略仍是配置“短久期,浮息债”以及高收益信用债,并把握波段操作的机会,认为波段性机会将会出现在非常规的宽松政策数量上收紧和加息之前这段时间,预计将会出现在明年第二季度。
三个月仅发行一只债基
    从今年开始到12月16日止,有15只债基的收益为负,所占债基比重达到了13.3%。记者注意到自今年9月23日南方多利增强A成立至今三个月以来,市场上仅有1只债券型基金在发行,而去年底债基火爆发行,仅12月单月成立的债基就达到了9只,可谓天壤之别。
    债市不好的情况下许多基金公司都会考虑债基发行的困难,贾国文表示目前发债基很尴尬,发行募集是第一个难题,品种配置是另一个难题。债市经过前期的炒作,机会已经很少,这时候进场无疑是给别人“抬轿子”。
    作为近三个月来发行的唯一一只债基,大摩强收益债券基金可谓特立独行。其基金经理钱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股票大多估值合理,债市的投资机会已经显现。经过债市三季度的调整,加息等负面因素得到消化后,债市的风险收益关系得到改善,收益率曲线已经趋于稳定,尤其是信用债、可转债投资机会较好。
    在谈到品种配置时钱辉说:“大摩强债基金投资范围是固定收益类不低于80%,权益类不高于20%。该基金更倾向有国资背景、有较好资源作为抵押的信用债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城投债。2009年7月至今,信用债的收益率有约1%-2%的上升,已经反映了明年的加息预期。目前投资信用债可以提前覆盖明年2次各27个基点加息的风险。”因此,他认为目前是新债基的建仓良机。
    记者注意到12月16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公司发表公告表示,大摩强收益债券基金的申购截止日期由原定的2009年12月18日延长至2009年12月25日。有市场人士表示,延长发行期也表现出投资者目前对债基缺乏兴趣,导致基金募集困难。
    明年基民是否应该配置债基?接受记者采访的数位分析师中只有徐华表示目前债基还没有到配置时点,但出于分散投资考虑,可以适当配置债基,选择的时候可关注侧重可转债和企业债的基金。钱辉则表示,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都不一样,对于一些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资产配置股票基金可占60%-70%,其余可以配备稳健的债券或者货币基金。对于保守型、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股票基金可占30%-50%,其余可配置债券或者货币基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