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长三角一体化下江苏绘制“任务书”:到2035年力争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作者:徐超 王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01 17:51:31

摘要:《江苏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区域联动、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四个部分,明确了江苏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政策共60条,是江苏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任务书”和“线路图”。

长三角一体化下江苏绘制“任务书”:到2035年力争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超 见习记者 王颖 无锡报道

去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四个月后,江苏省政府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下称《江苏实施方案》),就如何推进与沪浙皖两省一市的深化合作,明确了总体要求、分阶段目标以及具体路径。

记者从4月1日江苏省政府举行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苏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区域联动、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四个部分,明确了江苏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政策共60条,是江苏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任务书”和“线路图”。

其中,到2035年,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是区域一体化明确的发展目标,通过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主攻区域协调发展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以期实现目标。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江苏实施方案》突破了传统的‘以产业政策为主’的模式,在注重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还格外强调绿色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建设,意味着长三角不仅要在产业上处于引领地位,而且要在环保、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方面做出贡献;而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则有望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各地区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增进不同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降低政务服务的行政区划壁垒,并且让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分享长三角一体化成果。”

明确分阶段目标和具体路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在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江苏实施方案》具有三个特点,即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分阶段目标、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具体路径。其中,《江苏实施方案》对照《规划纲要》结合省内实际,明确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城乡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化并趋于均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同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发投入强度、5G网络覆盖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单位GDP能耗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指标进行了量化。

目标明晰后,在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上,则从区域协调发展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两个层面入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其中,在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方面,提出主动服务、积极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充分集成江苏优势,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体化发展,并从强化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3个方面,明确了9条重点任务。

而在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方面,围绕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7个方面,明确了51条重点任务事项。

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

长三角一体化的坚实基础,在于长三角各省市均形成了各具优势的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国际大都市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江苏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丰富的科教资源,开放程度极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浙江的优势为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且民营经济颇为发达,生态环境优美;至于安徽,特色在于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

这就为落实《江苏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六个一体化”提供了产业基础。

《江苏实施方案》提出,在推进产业创新一体化方面,重点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与上海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紧密对接、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适应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在推进区城市场一体化方面,着眼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建设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在推进绿色发展一体化方面,以长江、太湖、淮河等流域为重点,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聚焦标准化、便利化,积极推动社保、就医、养老、教育、文旅等领域共建共享;在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方面,坚持苏南热点、跨江重点、苏北难点“三点”并进、区域联动,以苏锡常、宁镇扬及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等局部一体化先行,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不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付一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主要在于地方行政色彩有待于进一步弱化,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仍旧是行政色彩占据主导,这不仅容易让长三角一体化偏离最佳路径,还会因各地尚未达成一致的利益协调机制,在非合作博弈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伤整体发展效率。”

“另外,长三角地区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各城市的功能和管理体系偏于各自为政,利益共享和产业协同机制不够明确。例如,各省市间科学数据库、专家库等创新要素资源仍未开放共享,各地的研发投入也具有排他性,不愿意分享技术带来的外溢效应等。城市间协调联动性不足,难以发挥城市群效应,影响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进程。”付一夫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秦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