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金融高管可享受个税优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程元辉 上海报道
上海本地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年底笑纳政府实施新政策带来的“减税红包”。
“上海市政府已经制定奖励金融高端人才政策细节,本地金融机构在年底薪酬结算的时候有望享受到个人所得税的减税,”12月3日,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季文冠在2009年上海市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招聘通气会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了解,相关政策名称大概为《关于上海市鼓励金融创新和奖励金融高层次人员的细则》(《细则》),已在上海金融办内部传阅,预计年底将通过上海市政府审批。
今年8月份,上海市政府就推出奖励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主要受惠对象是上海本地外资银行机构高管。《细则》将把受惠范围扩展到本地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意味国资金融企业高管也将受惠。
金融人才招聘看名门
据记者了解到,为吸引全球高端金融人才汇聚上海,上海金融办联合本地金融机构已经敲定第三次海外大规模招聘行程,前两次分别是2002年和2008年。
季文冠对记者说,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解决金融人才结构的矛盾,目前上海金融人才结构基本为,“基础人才相对饱和,熟练人才相对不足,高端人才非常紧缺。”
“本地高校培养了一批基础性人才,这部人才非常充裕,但有4到10年工作熟练经验的金融从业人员比较缺乏,高端金融人才更少了,”季文冠说。
本次海外金融人才招聘工作将由上海市金融纪工委书记石琦带团,根据行程安排,12月中旬,招聘团将在纽约、多伦多和新加坡进行三场高层次金融人才招聘会,本地17家金融国资企业共推出银行、基金、证券投资等领域的116个职位。
对于今年的招聘前景,石琦保持比较乐观态度,“这次职位多是部门正职,相比去年更加具有吸引力。”
石琦介绍说,去年提供了170个职位,大约收到7000多人的应聘资料,有4000多人参见面试,但最终录取66名,中签比例并不高。
据了解,去年成功录取的66名金融高管在人员都具有高学历,其中博士生有12名,其次都是出自“名门”,多在知名机构从业经验,层次上看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工作多从事风险控制、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
去年海外回归金融人才多出自名门,出席当日通气会有来自太平洋保险公司、东方证券和浦发银行的海外回归金融高管,太平洋保险公司技术总监黄雪英此前曾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公司,东方证券高端财富管理业务总监花蕾之前曾在雷曼兄弟和巴克莱银行任职,浦发银行市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石蕾是曾是渣打皇家银行的重点干部储备对象。
石琦表示,海外招聘金融是个长期工作,将采取常态招聘加招聘会的形式,建立长期有效机制,与金融社团建立紧密联系,同时上海还建立优秀金融人才数据库。
金融高管减税
事实上,金融高管在国内薪水处于较早的水平,金融领域是国家个人所得税的重要税源区,因此也是金融人才回归的重要阻碍之一。
目前的起征点为2000元人民币,最低一级税率5%,共九级,每级递增5%,最高一级为45%。去年海归金融人才平均薪水为150万左右,显然高管们都要为高个人所得税买单。
季文冠说,“为了进一步吸引高层次金融人才,政府还出台金融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优惠细则,奖励金融人才和金融机构创新,将涵盖本地所有金融高管,此前享受该政策的只有外资银行。”
对于本来处于高收入的金融高管减税疑问,季文冠解释说,“减税实际上是政府奖励,是把把个人原有所得通过一定的形式再奖励给他,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他并没有透露减税幅度,表示,“肯定会有个明显的优惠,也会让高管们很满意。”
不过,金融高管的减税幅度仍然有迹可循,此前浦东新区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一直被看做上海实施的样本。
今年浦东新区的税收优惠方案是:对于公司制股权投资企业,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在内的高管,按照其当年个人所得税的40%给予补贴,担任投资经理或项目经理职位的骨干人员,也可按照其当年个人工薪所得形成全部财力的20%给予补贴。此外,符合一定条件机构的高管,还可获得相应的住房或租房补贴。
此前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上海市政府还加快软环境建设。今年8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上海市政府还通过设立“金融人才奖”,对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贡献的金融人才给予奖励,同时,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同金融集聚区所在区政府,为金融人才在户籍和居住证的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金融人才公寓入住等方面提供便利。
季文冠最后表示,市场化招聘的金融国有高管的薪酬由公司制定,具有行政职位的金融国企高管年薪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水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