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首款插混SUV启航欧洲 上汽名爵“师夷长技终制夷”

作者:赵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17 20:25:13

摘要:吉利与沃尔沃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互信共赢的合资伙伴式的合作机制,也形成了共同的愿景,但仍旧很难说是一个完全融合的统一体。

首款插混SUV启航欧洲   上汽名爵“师夷长技终制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云 北京报道

2019年12月,被上汽乘用车定义为首款出海的插混SUV eHS从位于宁德的工厂下线。这个占地6800亩的工厂在14个月前才刚刚开工,期间最多有3000多工人,2000多台设备同时施工,而样车也在工厂建成后的3个月开下整车车间生产线。这一记录再次创造了整车企业建设世界速度,基建狂魔成为永不褪色的赫号。eHS仅仅是被上汽单方面定义为“出海”,或者一厢情愿的自嗨吗?

从设计之初eHS就严格按照欧洲的标准定制,从外观、内饰、智能互联、安全、环保对接每一项细化的条款,样车被送去欧洲、澳新、东盟等地区给当地的经销商、媒体、高端消费者观摩品鉴后,反馈超乎想象。而生产eHS的宁德工厂也成为第一家在国内建造的出口导向型工厂。实际上,在eHS被送交检视前,名爵6、名爵eZS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已经陆续在44国累积了36万多的车主,特别是年轻车主。eHS在正式登陆欧洲等地区前已经具备良好的世界公民的群众基础,而此刻留给焦急地嗷嗷待哺的欧洲消费者们的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上汽决定要让子弹再飞一会。

QQ图片20191216193107.png

2005年,南汽第一次跨越大洋收购了英国MG罗孚工厂;2007年随着上汽对南汽工厂的整体收购,MG罗孚的资产和技术被上汽招至麾下,罗孚被整合成荣威品牌,MG则秉承其跑车基因被着力打造成运动型轿车及SUV。彼时,收购罗孚工厂,南汽抱着求取真经的心态,希望能借助英国造车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如今,上汽反哺荣威和MG,通过消化、吸收、融合、创新和提升,重新回到欧洲市场去检测“中国智造”水平。

从2005年南汽收购罗孚开启中国汽车海外并购的序幕,之后吉利兼并沃尔沃、北汽纳入萨博、福田拿下宝沃,中国的海外并购之路喜忧参半。其中又以上汽运作名爵MG和吉利吸收沃尔沃为成功者。然二者的成功之路又颇有不同:吉利虽已高额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而以其当时其造车技术比之沃尔沃可谓天差地别,虽落寞但骄傲的沃尔沃对吉利倨傲的态度颇有自己才是救世主的错觉。二者关系虽是从属但更像合资公司的伙伴,吉利并不能在技术、设计、研发上干预过多,但谦虚学习、真诚合作的态度让吉利进阶迅速。

与吉利和沃尔沃的组合不同,在上汽将罗孚MG招至麾下时,这个项目已经于2000年左右在英国停产将近5年,虽有95年的跑车制造经验,但现代的造车技术在MG罗孚几已经传承不继。相反,上汽在与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多年的合作过程中,成长迅速,多年的积累和快速发展,上汽集团已经成为福布斯世界500强的常客,排名不断刷新上升。与MG的合作更多的是共同学习,相互借鉴。甚至上汽集团会从资金、技术、人员上对荣威和MG品牌给与反哺。

QQ图片20191216193131.png

成功者赢而不同。但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何谓成功的并购?

一是购买者在合适的时机和点位抄底,以相对优惠的价格获得项目,包括工厂、设备、知识产权、专利权等。

二是购并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法律法规与当地风俗习惯融合。

三是项目良性的运营,高管任用、人员匹配、工厂的运营、产品适销对路。

四是双方在磨合中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建立共同的愿景,在原有产品基础之上创造新的产品和市场,进而合二为一,双方最终融合成一个新的高效商业体。

以沃尔沃之于吉利和罗孚之于上汽,前者看似花高额代价获得项目的几乎全部资产;而后者以较小花费取得工厂、设备、部分品牌、图纸等知识产品各种最需要的资产,以资产收购的性价比而言,二者都物超所值,更重要的是,以中国汽车业急于追赶世界汽车的最高水平的急迫心态,即使多付出一些金钱的代价能少走一些弯路,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并购谈判中,李书福以“I LOVE YOU”回应沃尔沃总裁问及为什么看中沃尔沃时所展现的高情商完美的破除了双方的芥蒂和文化的障碍,而之后,则是双方不断磨合的过程。聪明的吉利并不以主子的身份对待沃尔沃,反而放低身段、虚心倾听从而令沃尔沃放下戒备,倾囊传授,最终令吉利造车技术精进。而另一个案例则是福耀美国工厂曾一度面临着与当地工会组织冲突中,最终经过多次磨合,终化为一幕皆大欢喜的结局。

与之不同,上汽对MG罗孚收购当时更多的资产是软硬件、少有外籍工人管理的命题。更多的是将图纸等知识产权用于中国工厂产品指导,很少涉及与当地工会组织接触,产品的出口更多的来自于按照欧洲工艺标准在国内建设的出口基地及符合欧盟标准的产品。三个海外基地分别设在泰国、印尼和印度,与欧盟和美国强大的工会组织相比,此三个基地与当地政府组织社区相处融洽。另一方面,上汽把侧重点更多的放在借助外脑的研发中心,如分别设在美国硅谷、英国伦敦和中东的特拉维夫研发中心,以及设在泰国和印度的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从目前的运营情况看,吉利沃尔沃与上汽MG都已经实现了良性的运营,除了高管和外籍员工管理外,双方的产品输出不同,沃尔沃产品分别在中国大庆、张家口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工厂生产,中国本土产品本地消化,部分产品由瑞典进口;而MG名爵品牌除东盟和印度基地本土消化外,所有面向欧洲、中东、北非、澳新南北美洲等产品几乎都从中国本土工厂出货,这意味着中国本土工厂目前已经掌握和未来将要出口地区的产品都将严格符合当地环保安全等各项标准。在本土完成国际化,即主体在内,智力面向全球开放按需分布的出海模式。

吉利与沃尔沃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互信共赢的合资伙伴式的合作机制,也形成了共同的愿景,但仍旧很难说是一个完全融合的统一体,吉利目前更多的是借助沃尔沃形成对国内市场在自主品牌方面的技术掌控;而其海外开拓的主体仍需要依托沃尔沃技术和布局有限的开展。上汽对于MG品牌则属于完全融合,以我为主导新格局。上汽可以其资金、技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形成完全自主的海外出口布局和格局。如以上汽国际为中心平台12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为依托,在15个重点区域,包括欧洲、南美、中东、北非、澳新和东盟等地进行布局。在供应链中心设置上,上汽旗下华域零部件在海外已经拥有93个基地,安吉海外全价值链汽车物流业务覆盖近40个国家;此外海外拓展资金和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上汽为此在2018年在印尼成立多元金融公司。并在上汽在自贸区,在香港、海外都有资金支持中心。得益于完备的技术、研发、供应链、金融和资金强大体系支撑。名爵拓疆之路进展神速。

eHS的出口之路已经箭在弦上,因一款车的出海意味着从一个螺丝钉、一个产品、一个工厂、全部人员都已经做好了迎接全球标准的检验,以高格局大视野看待一款车的誓师,则意味着上汽的国际化从MG开拔,然后迎接是整个集团和中国汽车业的集体出征。

广州车展上,MG在展台上播放了一段宁德工厂的建设短视频,片中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说到“全世界能过够把PHEV三电核心技术做到很好也没有几家,而我们算其中一家”朱军话说的很质朴谦逊,但了解其实力的人知道,上汽PHEV的三电核心技术几乎已经站在山顶。民智已开,中国智造出征海外或许只在未来的某个刹那,中国汽车所有努力和辛劳都在积累着点亮未来那一刹那的星火。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