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一汽丰田 明年挑战更高的目标

作者:赵云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7 20:54:02

摘要:一汽丰田 明年挑战更高的目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 云 北京报道

   《华夏时报》:请介绍一下今年一汽丰田1到10月份的销售业绩。
    田聪明:
由于去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在年初加大了营销力度,从而直接提升了上半年的销量,我们上半年的销量大概是18万辆,我们预计,全年销售业绩从38万辆调整到40万辆,还是很有把握完成的。如果下半年我们预计能完成24万辆,这样全年预计就能完成42万辆以上。

    《华夏时报》:能不能谈一下你对明年车市的看法?
    田聪明:
今年的汽车市场是非常火爆的,预计有超过1300万辆的市场销售。有这么好的基础,我相信明年大家应该有更好的期待。从目前的情况看,对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比较乐观的态度,包括一些调查机构和预测机构也都是比较乐观的。宏观环境对我们的汽车市场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今年政府对汽车行业的支持政策,明年不管是否会发生变化,我相信都可以拉动相关各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明年的汽车市场充满了信心,希望明年可以挑战一个更高的目标。

    《华夏时报》:你能预计一下明年的增长是多少吗?
    田聪明:
其实中国市场是最难预测的,我个人的看法应该是两位数的增长。

    《华夏时报》:明年凯美瑞的混合动力也会在国内上市,他们设定的销售目标是每个月1000辆,我想问一下对普锐斯有什么样的期待?
    松木秀明:
凯美瑞的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大概每个月在1600辆左右,普锐斯是一款纯混合动力车,所以和凯美瑞不具有可比性,所以我觉得做预测是比较困难的。

    《华夏时报》:新普锐斯什么时候导入生产?
    松木秀明:
目前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全世界已经达到了200万辆销量,我们也是从200万辆的用户当中收集到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我们根据这些反馈意见决定是否进行新的导入,所以新的普锐斯还会更好。新普锐斯是非常好、非常完美的一款车。

    《华夏时报》:今年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为汽车销售注入了很大的活力,作为汽车企业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不知道丰田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松木秀明:
目前日本的汽车产业在税金政策方面会有一些优惠政策,另外日本政府现阶段有一个减税的政策,以普锐斯为例,在日本就有40万日元的减税政策,因此普锐斯也是受惠比较多的。目前普锐斯在日本国内有很多的订单,另外日本经济环保车得到政府很多措施的激励,所以目前日本的汽车市场正在回暖。这个环保车的减税政策将延迟到明年3月底为止,目前有很多舆论在讨论这个政策会不会延期,这和中国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说中国的购置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那么明年这个购置税政策该如何走向,我们目前听到三种版本,一种是废止,一种是延续,一种就是进行修改,然后再持续实施。不管怎么说,政府的政策对汽车市场有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也希望政府非常谨慎地考虑这些政策。

    《华夏时报》:最近一段时间整个国内汽车市场对新皇冠都非常关注,新皇冠在整个高级车领域里面是怎样一个定位?其中政府采购会占到一汽丰田产销量多大的比重?
    田聪明:
这款车结合了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我们希望它未来能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这款车的尺寸、外形、内饰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在3.0L的基础上推出的4.3L的V8产品。此外,这个车子也具备了很多的先进装备。对于这款公用车,我们现行的销量表现都是不错的,当然大家也知道,像奥迪也是在政府公用车里面使用的。我们一直重视高端车公用车的市场,所以在全新的皇冠上我们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个市场。当然,我们全新的皇冠肯定有一些是达不到条件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政府采购很多是2.0L的,而我们最小的排量是2.5L,还有一些尺寸问题,我想这些问题我们会在新车上面考虑用户的需求,尽量去满足。

    《华夏时报》:你刚刚提到的皇冠在高端车市场里到底占百分之多少的份额,将来新皇冠准备在高端车里面占到百分之多少,今年有没有打算扩大它的市场份额呢?
    田聪明:
我们的市场份额一直是在平均20%以上,最高时市场份额是27%。我们也在改善这种市场占有率的结构,希望市场占有率可以更高一些。

    《华夏时报》:你对明年的预测是怎样的?
    田聪明:
今年有这么好的增长,1300万辆的销售基础,加上目前很多宏观机构的预测也是很乐观的,此外,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可以拉动很多行业发展,政府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我们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于整个市场的预期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加上我们现在又有即将上市的新皇冠,明年还要导入普锐斯,以及我们现行的RAV4、卡罗拉这些优异的产品,我们对这个市场有信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