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消费贷款资金流向难监控中资行寻求信贷新模式

作者:朱湘莲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7 17:26:54

摘要:消费贷款资金流向难监控中资行寻求信贷新模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湘莲 北京报道

   目前“幸福时贷”、“现贷派”等一批消费信贷产品在市场上受到年轻人青睐,消费贷款会否迎来小高潮?
    “虽然消费贷款金额对于房贷等来说小很多,但是其较高的市场利率还是可观的。”某股份制银行个人消费金融中心副总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做好消费贷款业务的突破口是要找到一种可以将此业务做成批量生产的工厂模式。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530亿元;1-10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2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其中,居民户贷款增加1576亿元。
消费单据易作弊
    对于资金流向的担忧是消费贷款真正的难题所在。“我们最担心的是客户将个人消费需求变成了个人融资需求,挪用贷款而导致资金无法追回。”某城市商业银行个贷部负责人说道。
    生活中也不缺乏将消费贷款挪作他用的例子。记者的一位朋友,正好在装修房子,小两口因为买的是二手房,房主的房产证还没下来无法申请按揭贷款,所以选择了全款买房,装修款更是要花30多万。
    在得知外资银行有无担保个人贷款以后,他们俩决定试试能否申请到贷款。“其实大多数钱都是找父母、亲戚朋友借的,那些消费单据也肯定都会有,交给银行肯定不成问题。”“我可以拿着贷来的钱去做投资。”
    实际上,对于这些个人无担保消费贷款,各家银行都规定为“用于除房产、股票等投资以外的各类消费”,包括买车、耐用消费品、装修、结婚、教育、旅游等,像上述这类希望用贷款来投资的客人是被禁止在门外的。
    记者了解得知,为了控制风险,各个银行建立了自己的风险管理系统。花旗银行便针对客户建立了风险评估卡,包括月薪、工作年限、年龄等因素都需在卡里体现。此外,花旗有一个评价系统,将这些指标做综合的衡量。
    但是,对于某些客户某些不诚信的行为,银行无法监控时,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无担保贷款部副总裁张景琪表示,银行也只能通过培养客户正确的信用观,认知“信用有价”的重要意义。
外资行主推无担保消费贷款
    目前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都有主推个人无担保消费贷款产品,像“幸福时贷”、“现贷派”等一批产品,正面向广大中层消费者伸出触角,在市场上引起的反响也较为关注。
    2009年11月,花旗“幸福时贷”在上海试水一年半以后登陆北京,贷款额上限提高到50万元。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无担保贷款部副总裁张景琪表示,50万元的额度基本上可以满足客户买车、装修等基本需要。这是在衡量了现在诸多消费支出所需要的消费金额后综合评定的。
    对于购买房产,80%以上的购房者选择贷款买房,但是对于装修、汽车、购置大宗家电等消费品,国内消费者并不习惯用借贷来消费。对此,花旗(中国)个人金融银行总裁石安楠说,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在逐步认识和接受这种消费方式。
    他分析说:对于购房等大宗消费,通常人们会采用房贷;对于一般的小宗消费往往使用信用卡借贷;而在两者之间的空白市场需要弥补,无担保贷款在其中有用武之地。
    外资行的优势在于审批时间较快。“幸福时贷”的审批一般在3-4个工作日内可放款;渣打银行“现贷派”则宣称“申请人按照渣打银行的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后四个工作日即可获得贷款,最迟不超过七个工作日”。
    但记者了解得知,“快速审批”其实只是理想状态。银行为了严控风险,对客户身份的核查相当严格,因此贷款的最终受理率较低。再则,银行需要客户提供较多的个人资料,加上客户准备资料的期限以及资料不齐全的情况,贷款获批的期限要长得多。
    另外,快速审批的代价是客户要付出很高的利率。记者了解到,渣打“现贷派”的利率在7.9%-9.9%,最高贷款额度30万元;东亚银行的利率直接在基准利率上再上浮30%,最高额度50万元。花旗银行的“幸福时贷”的基准年化利率为8.8%,贷款期限为六个月至四年,会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上下浮动,采用风险定价的原则,一般在7%-10%之间。而中资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一般执行央行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原则。“我们可以在央行的基准利率标准上下浮10%,现在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5.31%。”中信银行客户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申请也比较方便。
    “一年期贷款利率为7.9%,最高利率为9.9%,每个月管理费为0.49%。”某外资银行相关业务经理在为记者介绍该行利率水平时这样表示。
    按照这一标准,以某客户贷款10万元为例,则该客户一年须还银行总额为10万+7.9%×10万+0.49%×10万=108390元,平均每月还9032.5元,实际发生利率变为11.38%。
中资行尚未找到信贷模式
    外资行重视的无担保消费贷款,在很多中资银行却并不是那么“受宠”。
    据记者了解,自银监会下发《个贷通则》以来,一些中资银行逐渐减少了个人无抵押贷款的审批,并停止相关综合性个人消费贷款,因为在贷款流程及风险方面不好控制。
    “我们确实有消费贷款的业务,但是因为人力有限,并不是我们的业务重点,业务员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消费贷款上。”某城市商业银行个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人士表示:消费贷款因为贷款金额小,且又无法集中开发,其利润便大打折扣。“做一笔100万的贷款和做一笔10万的贷款,对于我们来说花费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前者的利润明显高于后者。”这也是业务员们的一致观点,时间、精力、成本相同时,利润第一。
    “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贷款资金流向无法监测,对银行来说风险很大,所以银行在这一业务上积极性不高。”上述城市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风险监控和资金流向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目前最大的难题是要找到一种批量生产的模式,而不是一单一单去做消费贷款。”某股份制银行个人消费金融部副总经理则这样表达他的观点。其表示,该行的业务实践证明消费贷款的回款率以及利润率都高于其它贷款业务,而且国外在小微企业贷款上的经验也为国内提供了参考。
    目前中资行消费贷款类产品以招行的“消费易”、”购车易”和民生银行的“民易贷”以及建行、中信、深发展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较为活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