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万亿供应链金融市场待挖掘 民生银行加码布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政策利好的背景之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供应链金融行业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
《华夏时报》记者也注意到,当前包括银行、电商平台等机构均在加码布局供应链金融。
11月1日,民生银行正式对外发布“备货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该品牌下的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即是针对大消费行业核心企业和下游经销商,助力其在“双十一”、“双十二”、元旦、春节等消费旺季,解决经销商备货融资及相关的金融需求,从而拉动生产经营销售链条的快速增长,助力消费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此次民生银行重点定为在白酒、服装、电商、家电、汽车、物流等六大行业,重点支持120余家核心企业与 6000多家链上中小企业,专项投放支持约为200亿元。在金融服务上,也突破传统模式,配套以高度线上化产品体系。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一直是民生银行的重要战略布局。
资料显示,早在去年5月份,民生银行就在总行正式成立了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全行战略;接着在11月又发布了供应链金融“民生E链”品牌;并形成了融资产品“E”系列、行业解决方案“通”系列,“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经过一年来的发展,有200余户核心企业与民生银行进行供应链合作,获得融资及结算服务的链上中小企业8000余户。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表示,该行始终把服务民营企业作为时代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不断倾斜资源,创新模式。在服务模式上,该行总结了一套“分层分类、精准服务”的经验,即通过分层将民企客户分成大型战略民企、中小民企、小微企业三类,精准匹配差异化服务。针对大型战略民企的综合化金融需求,推出团队作业“1+3”模式,为其提供专业化、一体化、扁平化、综合化服务。其次,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民企,加快推进产融结合并提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小微企业,则注重以数据和科技为支撑,围绕“1+1+N”小微企业生态圈,开展金融服务。“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是我们服务民企的重要手段和发力点。”
不过,虽然整个金融行业都在加大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力度,但从商业银行角度,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信度很低,加上经营时间短,靠传统金融手段是很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谈不上服务效率。
对此,郑万春指出,为此,民生银行在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下,强化金融科技手段应用,持续创新。如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交易往来信息,这是中小企业无法篡改的,可有效效评估客户的经营稳定性。其他技术应用方面,还包括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挖掘第三方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评价,在征信、司法、纳税、舆情等方面多维度勾勒企业画像,识别信用风险。再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中小企业库存商品动态,降低人工操作风险。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推进作业流程优化,逐步实现贷前决策数据化,贷中放款自动化,贷后监控实时化;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借贷的违约风险,提升民生银行批量获客效率和金融服务体验,并最终实现商融结合,以融促商的良性发展局面。
“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积极发挥并科学运用现有良好的技术环境,努力推进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供应链场景中应用和创新,打造科技化高效化的新供应链金融,为服务更多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屈霆也表示。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从金融自身角度看,业务转型、尤其是向交易银行、零售转型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居民消费兴起、产业升级使得银行获得广阔发展空间。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改善了风控,使批量化、线上化经营的业务变得可能。供应链金融作为“公司业务中的零售业务”,通过打通核心企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基于真实的交易场景,实现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