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界限!国际政坛再迎重量级女领导人
财富八卦,八卦财富,财富人物,我们今天关注IMF新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讨论和多轮投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一任总裁人选尘埃落定。格奥尔基耶娃,一位来自东欧的女性,成为拉加德之后第二位IMF女总裁。
【1】“旧秩序还没有动摇”
按照不成文的传统,世界银行行长由美国人担任,IMF总裁由欧洲人担任。
一个月前,IMF宣布,格奥尔基耶娃是下任总裁的唯一候选人。在前两轮投票中,她受到欧盟,特别是法国力挺,主要劲敌有芬兰央行行长,西班牙经济大臣纳,荷兰财政大臣等,而那些新加坡和印度的候选人,则显然没被考虑在内。
现在一位欧洲女性担任IMF新总裁,说明旧秩序在金融领域仍很牢固,未被新兴经济体所突破。也难怪瑞士《新苏黎世报》发文称,“旧秩序还没有动摇!”
为了能让格奥尔基耶娃担任新总裁,IMF甚至“破天荒”取消该职位的年龄限制--65岁。要知道,今年8月13日,格奥尔基耶娃就66岁了。可见,在“合适”面前,没有不能修改的规则。
虽然说,没有打破传统的格局,但是这张来自保加利亚的女性面孔,还是让这个常年由欧洲发达国家把持的老牌金融机构,悄然发生了改变。
话说回来,格奥尔基耶娃有何德何能,让欧盟为她“背书”,让IMF“破例”呢?
【2】“欧盟女性政治的全球延伸”
格奥尔基耶娃出生于保加利亚,自小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成长,政治立场中间偏右。她接近欧洲人民党(EPP)的政治主张,是一名温和的亲欧政治家。
童年时,格奥尔基耶娃过分安静,经常把自己塞进书本里,后来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据朋友说,她在大学很受欢迎,她的吉他是每个派对的焦点。在攻读博士学位后,她去了伦敦经济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任教。
全球访学经历让她的职业生涯发生转折,并与世界银行建立了联系。头顶资深经济学家“光环”,又精通多门外语,格奥尔基耶娃在世行体系内一路晋升,先后出任环境部主任、俄罗斯项目主任,直至成为副行长。
2014-2016年,格奥尔基耶娃转战欧盟,成为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在容克手下任职,2017年,又回到“老东家”世行,担任首席执行官。前世行行长金墉辞去职务后,她担任代理世行行长职务,直到新行长马尔帕斯到任。
她在世行和欧盟委员会任职期间,以作风硬朗和顽强而出名,并赢得性别平等拥护者、全球抗击气候变化领导者的声誉。她还是一位谈判专家,擅长与对手建立共识。德闻电视台曾提到,“如果格奥尔基耶娃当选IMF新总裁,欧盟女性政治将进一步向全球延伸。”
【3】“暴雨之前要修复屋顶”
据格奥尔基耶娃说,自己在世界银行和欧盟委员会等国际机构工作,源于家乡保加利亚的经历。
1990年代,保加利亚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债务和失业激增,金融体系崩溃,通货膨胀率畸高。IMF通过贷款,换取政治改革,帮助了保加利亚度过经济困难时期。这些经历促使格奥尔基耶娃在国际机构工作,并坚信这些机构能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
有分析认为,格奥尔基耶娃来自“新欧洲”,是东欧国家的代表,但她的经历又很“很西方”。2018年,她推动世行历史上最大规模增资,130亿美元几乎使该银行资产增加了一倍。在这场由189名对手进行的多局国际象棋游戏中,格奥尔基耶娃做到了,并且打消了特朗普政府和国会最初的质疑。
如今,IMF正经历着暴风雨前的不平静。许多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欧洲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她需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美国是IMF董事会中最大的投票集团,但已退出多边协议,像阿根廷这样的新兴市场,风险正在增加。贸易争端的不可预测性,资本流动持续动荡,英国脱欧,以及自然灾害,都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经济破坏。格奥尔基耶娃认为,这些都只是威胁全球增长的乌云,所以要在风雨来临之前,修复好屋顶。
对于格奥尔基耶娃,“修复屋顶”,意味着她需要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重建IMF的合法性,无论她承认与否,世界上主要发达经济体,都会将关键的国际金融机构视为自己的领土。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编辑:梁银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