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收增利减 三元遭遇两重天

作者:邢云飞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0 20:11:21

摘要:作为三聚氰胺事件中受益最大的乳业集团,三元集团第三季度却陷入了“营收增加,利润减少”的尴尬局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邢云飞 北京报道

   作为三聚氰胺事件中受益最大的乳业集团,三元集团第三季度却陷入了“营收增加,利润减少”的尴尬局面。
    日前,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0429)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33亿元,同比增长84.29%。而1-9月份的净利润为1604万元,同比减少27.77%。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严重下滑,亏损2069万元,同比上年同期677万元的净利润减少405%。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三元股份如此巨大的营收和利润反差?
受累成本费用增加
    根据三元股份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导致三元食品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营运成本以及销售费用的增加。
    财报显示,三元股份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3.78亿元,大幅增长165.04%;而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增长194%至1.44亿元。另外,管理费用同比上升了82.43%,达到8885万元。
    “销售费用上升是三元股份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分析称,三元收购三鹿之后,其目标是面向全国市场,这势必导致销售费用的增加。而与此同时,三元股份对于三鹿资产的整合也需要一大笔资金,这在短期内将对三元的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在盈利大幅下降的同时,三元股份第三季度财报中营收能力的增加似乎成为了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主要得益于收购三鹿资产后的产能规模的扩大。河北三元生产的奶粉已经铺货上市,与此同时,广告投放、铺货管理、促销费用等各种营销费用也随之飙升。
    对此,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三元股份所增加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应该被计算为一种中长期的投资费用。”一方面是对于全国市场的投资,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奶粉市场的布局。
难入第一阵营
    2005年以来,虽然三元的营业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但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三元已经被挤压到了一个北京地区品牌的地位,而其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使其获得了绝处逢生的机会。
    著名乳业人士陈渝认为,尤其是获得三鹿的资产之后,三元再次获得了进军全国的机会。
    对于收购三鹿对其盈利带来的影响,三元股份表示,收购三鹿主要是为了弥补其奶粉上的短板,并由此发力向乳业第一阵营。
    然而,大多数业内人士却始终认为,一方面由于三鹿资产亟待整合,而另一方面“三元”品牌推向全国仍需时日,所以,从短期来看,三元难以从三鹿的资产中获益。
    国信证券分析师黄茂分析认为,整合后的河北三元由于产能利用率较低及接收了三鹿集团原有全部员工,盈利能力较弱,大量体现利润可能需要等到2011年之后。
    而且中国乳业在快速恢复之后,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也为三元“进军乳业第一阵营”的目标增加了不少困难。
    根据伊利和蒙牛的上半年度财报显示,两家企业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2亿元、121亿元。其中蒙牛已经基本恢复到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水平,而伊利则实现了117.57%的增长。与此同时,对全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光明乳业前三季度也实现了营业收入60.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12%。
    这些也就意味着,不足20亿收入的三元距离乳业第一阵营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刚刚起步的三元奶粉短期内难以接手三鹿奶粉的原有市场。同时,在已经白热化的奶粉市场竞争中,也面临着已有的中外品牌的打压。
    而另一方面,在第一轮竞争中被挤压到北京区域的三元要走向全国市场势必面临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而这些对于转型期的三元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三元的确存在着‘进军乳业第一阵营’的机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否有效整合三鹿资产并恢复产能,恢复市场等因素都决定着目标能否实现。”陈连芳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