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顶格持股外资有望控股公募 一拖多大户“花”落谁家?

作者:陈锋 梁银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8-09 17:14:56

摘要:8月初,摩根大通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的股权,持股达51%,如若监管批准,将成为首家外资绝对控股基金公司。一时间,顶格持股的合资基金公司引起市场极大关注。

顶格持股外资有望控股公募 一拖多大户“花”落谁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见习记者 梁银妍 北京报道

8月初,摩根大通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的股权,持股达51%,如若监管批准,将成为首家外资绝对控股基金公司。一时间,顶格持股的合资基金公司引起市场极大关注。

有市场人士分析,随着金融开放进程加快,之前外资顶格持股的基金公司,有望成为下批外资实现绝对控股的基金公司。《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截至2019年8月,鹏华、兴全、景顺长城、华宝等14家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

1.jpg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上述14家基金公司中,除圆信永丰和华润元大之外,其余基金公司均成立于2005年之前;截至2019年8月8日,规模超过千亿的有5家,鹏华基金规模最大,其次是兴全基金和景顺长城;从人均管理基金数量来看,中信保诚基金公司(下称中信保诚)人均管理基金数最大,为5.71只/人;兴全基金最小,仅1.65只/人。

中信保诚成“一拖多”大户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19年8月8日,中信保诚旗下21位基金经理,共管理120只基金,平均每人管理5.71只基金,远超2.7只的行业平均水平。其中,2位基金经理管理超过20只产品;4位基金经理管理超过10只产品。基金经理杨旭管理基金数量最多,为29只。

中信保诚成立于2005年9月,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英国保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权49%,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中信保诚基金管理规模达840.3亿元,同比下降17.2%;公司排名40/135,同比下降9个名次。

此外,中信保诚还有多位基金经理,旗下管理多只基金。宋海娟管理23只基金,基本单独管理,产品以债基为主;杨立春管理18只基金,类型较复杂,包含货币型、债券型、混合型,收益表现大部分一般;提云涛管理15只基金,有11只规模为1亿以下的迷你基金,其中9只跌破清盘线;缪夏美管理11只基金,其管理的债基相比混合基,表现较为优异。

但需注意的是,以上基金数均为未合并份额前数量。中信保诚回函《华夏时报》记者称,合并相关份额后,杨旭管理产品为13只,其中7只为被动跟踪指数的指数产品,其他产品多采用量化选股策略,投资策略类似可复制,且有规模效应。

在回函中,中信保诚也表示,按照监管要求,如若超过一拖多的相关要求,则新产品不能获批,但公司目前未出现超过监管要求的情形。公司会一如既往的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业务。

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如何?

那么,杨旭管理的13只基金表现如何呢?

根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19年8月5日,杨旭单独管理的基金其任期回报率和同类排名如下所示:

2.jpg

不难看出,杨旭单独管理的基金,超半数以上在同类中处于倒数状态。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19年8月5日,信诚新悦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信诚中证智能家居指数分级、信诚中证智能家居指数分级A/B的规模均在5000万以下,如不能提升规模,上述基金恐将难以持续。

杨旭同他人共同管理的基金,其业绩不甚理想。根据天天基金网,截至2019年8月5日,同闾志刚共同管理的中信保诚至兴混合A/C,任职回报率为0.87%,-0.09%;同类排名分别为1969/2711,2082/2711。分阶段来看,中信保诚至兴混合A近1月,近3月,近6月,近1年,回报率分别为-0.25%,0.26%,-0.39%,-0.19%,同类排名为1340/3127,1776/3033,2840/2933,2277/2741;中信保诚至兴混合C近1月,近3月,近6月,近1年,回报率分别为-0.32%,0.05%,-0.84%,0.71%,同类排名为1369/3127,1871/3033,2858/2933,2356/2741。

且上述两只基金均面临不断被赎回的困境。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信保诚至兴混合A从2018年7月的初始规模2.37亿元一路跌至1.15亿元;中信保诚至兴混合C则从2018年7月的初始规模1.07亿元一路跌至0.01亿元,在清盘边缘徘徊。另外,同吴昊共同管理的信诚新泽A/B,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2019年8月5日,从中长期来看,表现也颇为一般。

新增产品与新增基金经理数量不匹配

2019年7月底,宋海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资本市场中,正确思考要基于逻辑严谨的投资分析框架,作出判断首先要看大背景。在快节奏的信息冲击下,有时要想明白什么时候加仓、什么时候减仓,是很困难的。只有对宏观、中观和微观以及行业均有明确了解,才能作出准确判断,也是超额收益最主要的来源。

从其发言中不难看出,成为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并非易事。除了严谨的分析逻辑和深厚的知识背景外,每天还要面临大量信息冲击,有效信息瞬时而过,如何快速判断,获得超额收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也不免让投资者心存怀疑:管理这么多基金,基金经理能够保证有效的投研时间吗?

深圳一位公募基金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2019年7月23日,基金公司收到监管通知,要求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不存在“挂名”现象后,相关公募基金公司已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材料。

北京某大型公募从业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基金行业新增基金产品数量和基金经理新增数量缺乏同步匹配,因此“一拖多”的现象愈演愈烈。评判“一拖多”基金经理的产品,一是要看基金经理个人的成长;再者要注意是否为同类产品但份额不同,或者是否属于同一操作策略以及这些产品是否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可根据这些情况适当考量。

尽管考虑到以上因素,也有相关接近公募行业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长远考虑“一拖多”,有对公司和基金经理不利的一面,一是“一拖多”在一个公司出现太多,对外感官可能是说该公司投研团队人手不足,二是一开始投资者可能冲着基金经理的名声来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会拖累优秀的基金经理,打破其与投资者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三是对于基金经理来讲,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打磨好一只产品,远比同时管理很多只收益一般的产品更重要。

对于偏权益类投资产品来讲,“一拖多”必然会影响产品业绩和净值表现。“一天时间就这么多,市场信息那么多,还要做投研,旗下管理那么多产品,怎么平衡?”北京某从事过公募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就出现挂名现象,这肯定对投资者是不对的。

上述人士也表示,就此次监管要求来看,清理“挂名”现象有助于基金行业正本清源,维护投资者权益,但真正将要求落实下来,需要行业自律,也需要监管有进一步的办法指引。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