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100万辆在哪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 斌 北京报道
放量还是求利,这或许是当前上海通用正在思考的问题。在中国车企迎来1000万辆的新起点时,凯越也收获了100万辆的销售纪录。然而,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会看到,在全球平台的战略意图引领下,凯越所取得的成功已是一个过去时,在当前和不远的未来,双君系列才是保障上海通用利润之源的一大利器。
一手好牌在手,打什么,怎么打?上海通用别克品牌营销部部长施弘在“别克S弯赛道吉尼斯挑战赛”北京站活动中,开宗明义点明了别克在2009年进一步提升产品力和强化营销力的作为。
将全球平台进行到底
“今年的压力大过往年。”施弘的表白让刚从S弯赛道上下场的记者听到了话外音。在近期的多次采访中,主管销售的各厂家老总几乎都用产能吃紧形容当下的状况,却很少这么直白地点明压力。
今年1-10月新君威共售出64300多辆,大幅领先同级别其他运动型轿车,连原先一直温吞水的林荫大道在更换了3.0L新型发动机后,9月份销量都已经提升了70%多。在这样的业绩面前,施弘的表述倒显得意味深长,典型上海通用式的思维模式——不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对于产品力的大幅提升,施弘认为这是全球平台战略启用后收获的果实。但他不忘提醒:“产品力的提升,并不意味营销能力的下降。”相反,他举了最接近的例子,别克S弯的车主体验活动,“S弯赛道的价值就是创造一个互动平台,让更多的人明白,别克也能做极限动作,这对品牌的提升作用立竿见影。”
这只是体验的第一步,他认为,别克这几年真正在做的是提升产品的各方面能力,据他透露,上海通用其实对凯越悬挂的改进早已付诸行动,“现在凯越的路感已经更硬朗,开始趋向我们全球平台下的产品特色。”施弘表示,产品细节的改进其实并没有一如通用式营销的高调出现在相关广告中,“但我们确实一直在强化更多细节。”
这样的变化尤其体现在新上市的君威和君越上,“不同的时代,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施弘认为,过去美系车的一些优点恰恰是特定时代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而在新起点上,消费者有更新的胃口,将萨博的涡轮增压基因移植到别克上,这样的别克会获得更多的内涵和活力。”
无论是凯越的改变,或是新君威的崛起,施弘都试图表明一点,上海通用的产品力和营销力都是与时俱进的。
产能相对吃紧
任何事情都是双方面的,10月刚出炉的产销数据显示,上海通用环比又上升一位,紧跟上海大众,坐定第二位,上冲余力很大。但无可避免的现实是,与当下所有汽车生产企业遭遇的现实相似,上海通用也面临产能吃紧的现状。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凯越今年走得这么快。”施弘坦承,凯越热销确实抢占了部分君威的产能,而第二个尚在解决的现实是,由于新君威部分零部件是全球采购,国外零部件商的供货量直接影响到君威的产能。
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明显感到上海通用的压力。就在不久前,大众已经全面启动“TSI+DSG”的动力组合,而且,大众在上海和大连的分工厂已开始逐步实现“T”字头发动机的国产,未来,摆在通用面前的现实是,需要迅速实现2.0T和3.0L发动机的国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而当下的难题呢?“卖凯越或是君威,这就是个选择,你是要销量还是要利润。”施弘认为,对上海通用而言,凯越的最大意义就是“种树”。消费者从凯越入手,找到良好的品牌感觉,而上海通用通过维护稳定的客户关系,继续发展老客户成为君威的新客户,继而还可以是更上一级的凯迪拉克。他认为,这一条线的基石才是凯越百万辆的价值所在。
粗粮也得吃,面包也得做。“其实,从现在起,或是更早之前,我们已经开始考虑下一代君威将往哪里走。”他认为,上海通用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固有的保有量,但在打响全球平台产品的第一炮后,显然后面的路一点都不轻松。
继凯越百万辆之后,究竟谁是下一个传承衣钵的销量冠军,这个问题施弘没有说,看着窗外S弯赛道上黑压压的观众,答案只有从他们当中去寻找。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