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全球“绿色地标”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3 19:23:5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壮 北京报道
11月初,“2009中国工业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上海举办,由于在此次工博会上集中展示了目前国内科技的一大批最新成果,因此,这次工博会也被认为是明年世博会的一次预演。在工博会期间举办的论坛上,科技部计划司副司长秦勇对外表示,低碳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一起将构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三大科技亮点。
北京科学院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彭树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技术乃至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应对能源、环境危机的任务,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家已经安排了大量资金用于低碳技术的前期研发,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而明年世博会期间,这些低碳科技成果将会得到一个集中的展示和运用。
节能设备
集中亮相
自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之后,我国的低碳经济研究和发展都进入高潮。上海世博局则把“节能减排、科技世博、绿色世博”作为办博理念和努力目标,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许多实践,其中包括了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低碳排放”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世博局为了减少园区内的碳排放,计划在世博会举办期间,联手上汽通用推出约1000辆新能源汽车,为世博会提供交通服务。其中,大约有500辆车为超级电容车、纯电容车、燃料电池车,它们将主要集中在园区内服务,以实现园区内的交通零排放目标;而剩余的500辆混合动力汽车则集中在园区外,力求降低碳排放。
除了交通工具,世博园另一个节能技术将主要集中在照明领域。数据显示,上海世博会展馆面积约80万平方米;会议、文艺、游乐、商业约2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广场等30万平方米,这些区域的照明将产生巨大的能耗。为了降低传统照明产生的高能耗问题,世博园将在园区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全部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整个园区中的80%以上夜景照明也将采用LED。这意味着,建成之后的上海世博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集中示范区。据测算,LED照明的耗电量通常只有普通照明的1/10。
此外,在建的上海世博园还将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总装机容量达到4.5兆瓦,这一量级将使得世博园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
以建筑结构降低能耗
按照上海世博局的预测,世博园区内的整个照明和建筑上,将力求将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0%以上。
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性标志建筑之一的主题馆,在建筑节能上可见一斑。负责主题馆建设的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柳介绍,主题馆建筑体形方方正正,南北通透,有利于自然通风,从下到上都展示节能环保,整个建设过程是低碳世博的重要体现。
作为主题馆,在表达低碳上设有亚洲最大的地下展厅,在亚洲是绝无仅有的,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对节约土地资源和展馆的后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主题馆地下空间也考虑了节能环保,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最低排放。比如说在空调设计当中,根据不同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空调系统,对常年使用的部分,设置了独立冷热源的小系统,采用了变频调速等设备,可对耗能技术实时统计。
同时,主题馆还建有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墙、大挑檐和世界最大无柱展厅。东西立面垂直生态绿化墙面,在夏季生态墙的外墙温度比常规玻璃墙低2度,生态下能耗比常规幕墙降低了40%左右,结合南北立面设置了18米宽的大挑檐,极大地降低了展厅的能耗。
此外,主题馆还采用了世界最大单体太阳能,结合屋面造型,采用并网发电方式,将发电传回城市电网。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00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000多吨。
西门子成低碳受益者
在上海世博局对低碳概念执着追求的过程中,真正能提供低碳解决方案的企业却只有少数几家,其中西门子公司就是一个。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史琳向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在煤发电方面,技术实力刚刚起来,但还比较分散,其他方面距离西门子的差距还很大。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西门子旗下的智能电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和照明技术等,将集中在世博园区展示。
早在今年1月,上海世博局与西门子就“中国馆项目”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西门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将把中国馆建设成世博会的“绿色地标”。据了解,配备西门子楼宇自控系统的中国馆,其能耗预计将比传统同规模楼宇降低25%,并保证参观者能享受到和户外一样的清新空气;馆内安装的西门子低压/中压配电设备,在实现50%节能率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新型阻燃绝缘材料,保证配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
除了为中国馆提供一整套绿色解决方案外,西门子还将为世博园区变电站提供高效配电设备、绿色照明系统,为主题馆提供智能楼宇技术,为世博村提供家居与楼宇控制系统等。
史琳介绍说,低碳经济几乎涉及了各个领域,西门子、GE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在如此广泛的领域进行布局开拓,相对而言,国内企业则需要在专业领域长期开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