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新城控股还有两个跌停?基金公司预估20%浮亏 交银施罗德持有1800万股曝风险

作者:刘超凤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7-05 17:42:40

摘要:7月5日,新城控股发布公开致歉信,对由其所引发的恶劣影响致歉。 而此前受舆论影响,新城控股(601155.SH)连续两天跌停,市值已经蒸发了182亿元。

新城控股还有两个跌停?基金公司预估20%浮亏 交银施罗德持有1800万股曝风险

见习记者 刘超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7月5日,新城控股发布公开致歉信,对由其所引发的恶劣影响致歉。

而此前受舆论影响,新城控股(601155.SH)连续两天跌停,市值已经蒸发了182亿元。7月5日开盘,新城控股股价报34.58元,第二次跌停,261万手大单封板,市值缩水约86亿元。而在7月4日,新城控股开盘即跌停,股价报38.42元,市值蒸发96亿元。

目前已有三十多家机构下调新城控股的估值,多数给出2个跌停板估值,汇丰晋信给出了4个跌停板估值。在“新城事件”持续发酵下,新城控股基本面仍面临股权质押风险和债务压力,多数机构已经预估20%的浮亏。

机构估值调整忙 最高4个跌停板

从7月4日晚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有30多家机构快速反应,对新城控股做出估值调整。多数机构将估值下调至31.12元/股,相较于7月4日收盘价还有2个跌停板。而汇丰晋信基金给的估值最低,将新城控股估值下调到25.21元每股,相较于7月4日的收盘价还有4个跌停板。

东证资管在机构中持股比例最高,超过3300万股。新城控股2019年一季报显示,东证资管22只集合理财产品共持股3305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1.47%。

7月4日晚间,东证资管发出《关于旗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新城控股股票估值调整》的公告,自2019年07月04日起,公司对旗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新城控股股票进行估值调整,按照31.12元/股进行估值。根据7月4日的收盘价38.42元,预计还有2个跌停板。

此外,新城控股一季报还显示,交银施罗德、万家基金、富国基金、宝盈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工银瑞信、南方基金、鹏华基金、金鹰基金、景顺长城等11家基金公司累计持股占比均超过0.1%。这11家基金公司均已发布估值调整公告,将估值下调至31.12元/股。

此外,其他基金公司估值下调在2至3个跌停板之间。国泰基金将估值下调至28.01元/股,相较于7月4日收盘价继续3个跌停板;华宝基金将估值下调至30元/股;新华基金将估值下调至30.74元/股;九泰基金下调至31.5元/股。

新城质押债务风险仍在 基金公司预估20%浮亏

“如果以当日跌停板价格计算估值的话,那不是公允价格。基金公司调整股票估值,是对黑天鹅事件影响程度的预判,也检验基金公司的研究水平。”钱耳朵财富学院CEO周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新城控股实控人事件”逐渐发酵,未来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公司发债融资、产品销售等多个层面。目前新城控股市值蒸发182亿元,有股票质押爆仓风险和债务压力。6月5日,新城控股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富域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质押公司股份累计7亿股,占其持有公司总股份的51.25%,占公司总股本的31.29%。而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为103亿元,其他流动负债12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重仓新城控股的多家机构也不能“置身事外”。一季报显示,持仓较重的机构包括东证资管、交银施罗德基金和万家基金,其合并持股分别为3305万股、1878万股、962万股。其中,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韩威俊管理的所有5只基金均持有新城控股,后者还是3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另一位基金经理王崇持股比较重,管理的2只产品合并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0.47%。

对此,记者分别联系了上述两家基金公司。万家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没有得到最新消息。截至发稿前,交银施罗德基金对于重仓风险没有给出任何回复。

“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就应该做到有效分散,控制风险。任何过度集中持有,都是有风险的。交银施罗德和东方资管本次风险暴露,给业内一个警醒。”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重仓基金公司可能面临的亏损,周勇认为,目前大多数基金公司预估了20%的浮亏,但实际亏损要按照最终的成交价来计算。

遇到这种“黑天鹅事件”,基金公司一般会选择抛售吗?对此,周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取决于大家对“黑天鹅事件”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如果股价大幅下跌是由于市场情绪导致的,而公司内部治理能力好,业绩也好,基金公司会继续持有,甚至不排除把“黑天鹅”视为买入机会。如果“黑天鹅事件”意味着对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甚至导致公司可能退市,基金公司都会尽快抛售。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