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市场监管趋严 易明医药净利遭腰斩后能否走出业绩低谷
见习记者 孙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5月30日,西藏易明西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明医药”,002826.sz)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2018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的公告。
深交所于5月23日向易明医药下发问询函,从易明医药产品营业成本及营业收入、客户集中度、资本化研发费用的异常变化等多个方面对公司进行“盘问”。总体看来,面对公司2018年年报不尽完善的披露,深交所对易明医药的营销模式、费用管理和研发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质疑。
回顾易明医药2018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89亿元,同比增长28.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5.5万元,同比下滑58.24%;基本每股收益为0.13元,同比下滑59.38%。净利润腰斩,这是易明医药遭问询的根本原因。
中药注射液营业成本涨逾十倍
作为易明医药的主打产品,瓜蒌皮注射液业务收入为 2.64 亿元,占公司2018 年营业收入的 54%。值得注意的是,瓜蒌皮注射液在市场推广模式下的营业收入为 2.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10.07%,该模式下营业成本为 2.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 1,307.25%。
根据年报,瓜蒌皮注射液、卡贝缩宫素注射液、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分为产品购销模式与市场推广模式,除瓜蒌皮注射液在市场推广模式下异常的营收和成本数据外,各类产品的产品购销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那么产品购销模式与市场推广模式的具体内容、区别以及产品购销模式下滑较大的原因、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什么?易明医药回复称主要是受“两票制”影响,第三方合作药品销售业务在“两票制”执行前采用“购销模式”,在“两票制”执行后采用“市场推广模式”。同时,产品成本构成及业务核算模式变化,“两票制”实施前,公司承担的销售环节部分市场推广费账面列支为销售费用。“两票制”实施后,公司承担整个销售环节的市场推广费列示为营业成本,这部分成本增加较大。
《2017版医保目录》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了限制性规定,中药注射剂市场普遍受到消极影响,而易明医药的中药注射液瓜蒌皮注射液营业收入不降反升,营业成本超过十倍涨幅,令人大跌眼镜。不过,易明医药解释,其实,2018 年瓜蒌皮注射液市场推广模式下的营收2.4亿元,加上购销模式下的营收后共计2.64 亿元,相比2017 年营业收入2.54 亿元,同比增长4.15%,基本符合行业预测。
回复函还说明,瓜蒌皮注射液市场反响良好,因此在目前中药注射液整体监管趋严的市场环境下,并未受到重大冲击。待产品销售模式转型趋于稳定,前期投入在销售上显现效果,整体利润水平有望回升。
此外,公司还说明了2018年客户销售集中度陡增、季度利润分布不均等问题亦系受“两票制”以及新销售模式下财务核算口径调整的影响。
易明医药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许可在5月30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未来在销售方面会更注重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服务职能,这是与传统批发购销商业模式最大的区别。
问及公司将如何改善产品经营成本过高的情况,许可回答:“在产品立项上更审慎,更注重成功率,在生产上更追求精益流程和成本控制,在营销网络建设上更注重对投入产出比的把控。”
研发费用高度资本化存疑
记者了解到,2018年,易明医药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289.87万元,同比增加162.97%,占研发投入的比例68.45%,去年同期为 45.48%。研发费用为 1,640.89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6.67%,深交所要求易明医药说明公司资本化比例的合理性,以及报告期内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变动较大的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化的研发投入不会计入当期营业成本,项目落地后转入无形资产科目,现金流出也不会记在经营性现金流出里,不仅能够美化利润,并且会让公司的造血能力看起来虚高。实际操作中,资本化处理的确认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大幅度干扰公司的实际利润。
易明医药称,这部分资本化研发投入均系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研发投入,账面在“开发支出”科目归集支出,待一致性评价通过后,确认为无形资产。
业内人士提醒,医药行业研发项目能不能成功变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处理就需要非常谨慎。
对研发能力过度自信的易明医药已经“打脸”,根据年报,公司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是由于全额计提注射用盐酸环维黄杨星D项目损失1,225 万元所致,而该研发项目还获得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50 万元政府补助。
对此,易明医药回复全额计提上述研发项目损失的原因:公司部分暂停的研发项目若继续投入将面临高风险、低成功率、投入产出不配比的风险,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论证研讨后明确继续投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审慎决定终止此项目。
问及公司再有无考虑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或推广新的主力产品,许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公司重点在于完成进行中的一致性评价项目,同时加强新产品的寻找和引进力度,采用投资、引进和并购相结合的模式为公司补充有影响力、有重大临床价值的产品。”公司确定近两年高品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和研究为公司短、中期研发投入的主要方向。
可以窥见,易明医药的步伐迈得并不大,公司经营风格偏于保守。“公司规划是在投入期保证公司运行安全稳健,通过 3-5 年逐渐显现效益。”许可称。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政策以及同业竞争的影响,以中药注射剂等中药类产品作为主导产品的药企经营不善,未来应当拓宽思路寻找盈利点,丰富药品开发种类。
这一点易明医药确实也在尝试,许可强调,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以及引进开发新产品是公司持之以恒的重点工作。
易明医药种植基地位于西藏林芝,生产基地位于拉萨、四川彭州,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作为西藏企业,易明医药在藏药的开发上亦有布局。相关资料显示,易明医药销售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原料药以及医疗器械等。
“排场”已经铺展开,开疆拓土的野心也不缺,然而实际运营当中遍地布局的蓝图却没有遍地开花,惨淡的2018年业绩仍然动摇着投资者的信心。
股东密集减持释放利空信号?
2016年12月,易明医药在中小板上市,2017年12月,IPO前股东持股锁定期刚过,便有股东陆续发布减持计划。2017年12月至今,易明医药共发布了十余份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
最新的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发布于5月10日,持公司股份7,951,621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4.19%)的股东尚磊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尚磊原持有9,574,468股,已累计减持1,622,847股。本次减持数量不超过1,59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0.84%。
对于股东频繁减持股票的现象,不少投资者猜测股东套现是由于对公司的未来丧失信心,相关投资者贴吧开始有人唱空易明医药。
许可曾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发布减持公告股东为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投资人,根据上市之前承诺,其须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完毕。财务投资人在2017年12月锁定期满后,例行发布公告,并无特殊重大事项。
股东在正常退出机制下减持无可厚非,毕竟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改变,未出现大股东大额减持的状况,连续的减持消息与其说是对于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不如说是对于信息不对称的公众心理层面产生影响更大。
总体来看,除2018年净利润腰斩外,易明医药近几年的净利稳步提升,但也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惊喜,易明医药以发行价格6.06元于2016年12月上市,在经历短期攀升后,股价自2017年3月整体处于“稳步下滑”态势,2019年5月30日报收10.47元/股。
站在2018年的业绩低谷,易明医药如何从产品这一核心重新出发提升行业竞争力?许可最终向《华夏时报》记者答复了四个重点:产品线多元化;提升现有产品品质,一致性评价及再评价工作;布局更具技术含量的精准医疗领域;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