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30省市3200亿资本市场抒困资金已“到位” 增量资金驰援A股何时见效?

作者:胡金华 郑颗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5-29 09:27:50

摘要:《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了解到,截止到今年5月,全国至少有30个省市密集设立或拟设立纾困基金,总规模已达3190亿元,最新一个地方性抒困基金是则是湖北。

30省市3200亿资本市场抒困资金已“到位”  增量资金驰援A股何时见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郑颗粒 上海报道

放眼全球资本市场,美国三大股指在2018年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印度股市在今年五月创下历史新高,而中国的A股在经历2015年短暂的牛市之后,至今仍在3000点左右徘徊,市场一直在期盼“源头活水”进场。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表示,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以自筹资金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严格防止违规举债、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前提下,帮助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行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

当对上市公司“纾困”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金融稳定战略层面,全国各省市政府、机构纷纷举起“纾困”的大旗,在2018年10月以后纷纷成立当地上市公司纾困基金。

5月28日,《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了解到,截止到今年5月,全国至少有30个省市密集设立或拟设立纾困基金,总规模已达3190亿元,最新一个地方性抒困基金是则是湖北。

抒困基金已“入市”

过去的一年里,大盘持续走低,一大批民营上市公司因此陷入资金流动困境,股权质押成为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堰塞湖”。由此,全国多省市由国资平台牵头,联合社会资本来“泄洪”。

5月27日,本报从湖北省国资委获悉,就在5月15日,湖北省上市公司纾困基金联合天风天睿投资公司以1:1的比例,各出资2.4亿元,对地处该省的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人福医药全资子公司湖北人福增资4.8亿元,这也是湖北省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投出的第二单。据悉,湖北省上市公司纾困基金达100亿元,其中首期资金40亿元。

“并不是所有有困难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得到纾困基金,我们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对上市公司暂时性的、流动性的困难给予纾困,且纾困的对象必须具有有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这也是我们将京山轻机和人福医药列为首个和第二个纾困对象的原因。”湖北省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对于2018年10月以来汹涌而至的30多个省市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浪潮”,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是特定时期响应国家金融政策号召的带有创新性质的产物,从设立到投资直到退出,都应该坚持市场化原则运作,遵循一般权益投资基金的设立流程,要在市场发展中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否则一旦股市回暖,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得以解除后自身就面临着生存还是消失的问题。”董登新受访时指出。

而在天风天睿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陈实看来,帮助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难题,这个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和各地的具体情况,等市场回暖了,上市公司纾困基金还要不要做、怎么做,都是个问题。

事实上,全国范围内设立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的远不止湖北一省,最快响应政策号召的深圳在去年10月13日就拟建立高达500亿元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其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在一个月内均发出建立从100亿到300亿元不等的资本市场抒困基金,并且已经开始启动部分资金入市。

图片 1.jpg

A股春天在哪里?

“虽然从各地的数据统计来看,在半年内30省市设立的抒困基金总规模已经逾3000亿元,但是不可能一下子马上进入股市。必须一单一单、一笔一笔的投。我们预计,到目前为止大概有数百亿的资金已经进入资本市场了,未来还将持续不断的入市。”5月28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师孙建(化名)分析称。

在孙健看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过高的股权质押比例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

据本报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90%以上均存在大股东股票质押的情况,其中,逾千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票质押比例在50%以上。因股价大幅下跌,已有包括兴源环境、华谊嘉信、华录百纳、东方日升、未名医药、摩恩电气等14只股票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高管被强制平仓或已经触及平仓线。国内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的流动性风险、股票质押风险,需外部救助的迫切性已显露无疑。截至今年5月,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235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获得纾困支持,涉及资金达519.71亿元。

而除地方政府外,券商、保险、银行、交易所也在行动,加入到纾困基金的阵营。在2018年11月2日,银河证券牵头联合央企、地方国企等发起设立银河发展基金(母基金),总规模计划600亿元。而后国元证券、华安证券、东兴证券、西部证券、平安证券等券商也陆续加入,截至2019年5月10日,已有49家证券公司共成立了81只支民资管计划和42只子计划,出资规模总计573亿元左右,其中撬动外部资金148.18亿元。

在券商发力的同时,保险资管也在设立纾困基金。国寿资管、太平资管、阳光资产、人保资管、新华资产、泰康资管也纷纷设立纾困专项产品。紧根政策步伐的还有交易所,据统计,目前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别发行了两支纾困专项债。

在董登新看来,各省市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更多的是充当财务救助者角色,并非图谋长期控制上市公司,待相关风险解除后,被纾困的公司则从国资手中赎回股份或归还借款。

“对于A股市场未来的表现,我们觉得还要看整个国家经济基本面下半年会不会出现进一步稳固向好信号出现,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上半年资本市场的一波小牛市应该仍是场内资金的自救,而并非外资大规模的进场。当真正场外资金大踏步进场的时候,股市的牛市或许就不远了。”孙健表示。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