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美国形成史:战争、政治靠边站

作者:曾靖皓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06 18:41:02

摘要:一部美国形成史:战争、政治靠边站

 

文/曾靖皓

  长期以来战争和政治都是传统史学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的传统史学书籍都会围绕战争和政治这样的主线来展开。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早已受到了挑战。1970年代美国史学家鲁宾逊的一部《新史学》提出扩大史学关注和研究对象,将史学描写的重点从政治、战争转到人类社会文明的每个角落,法国年鉴学派也提出了书写“全面”的历史这样的目标……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更是最早将这样的理念贯穿于他著作的学者之一,他的美国历史三部曲——《美国人》作为一部贯通美国全部时期的通史类书籍,大有战争、政治靠边站的味道,对于独立战争、美国内战、林肯被刺杀、美国和墨西哥战争、一战、二战、民权运动这样的重大事件几乎没有什么描写,转而从社会史角度探索美国的起源和形成,正如《时代周刊》当年对它的评价一样:“是什么使得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才是此书的宗旨,它是一部没有伟人、战争、政治协商,只有思想、文化形式和日常生活的著作。”
    丹尼尔·布尔斯廷,犹太裔美国人,在哈佛完成英国历史学业,后在牛津攻读法律,并在耶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少数能在英国高等法庭出庭辩护的美国人之一。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还担任过1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在任馆长期间的大胆改革使他家喻户晓。后突然放弃律师职业转而专攻历史学,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他一生著作颇丰,包括法学类著作共有20余部,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他的人类文明史三部曲和美国史三部曲——《美国人》。
    《美国人》分为《殖民的历程》、《建国的历程》和《民主的历程》三部,分别发表于1958、1965和1973年,洋洋洒洒共计150万字,三部分别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普利策奖的获得代表了他一生的最高荣誉。2004年,《纽约时报》在他的讣告上写道:“丹尼尔·布尔斯廷,前国会图书馆馆长,普利策奖得主,逝世,享年89岁。”
    作者有一种独特的观点:认为美国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殖民时期的母国,开创出一个完全有别于欧洲文明的国家,是和美国人实用主义和注重实际的民族性格分不开的,这种性格影响到了美国形成的全过程,而且它并非来自某种教条、信仰或意识形态,而是与北美大陆的自然环境有关。此观点促使他开始了《美国人》的创作。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同一时期也提出了相类似的观点,在有关历史学的一篇著名演讲中他提出了“所有历史都是水文地理史”的论断,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也分析了25英寸等雨线、季风气候带来的水、旱灾害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形成的影响。本书作者则开创性地将这种环境影响理论运用于美国史的分析。
    整个《美国人》三部曲都是基于上述基本观点展开,探索北美独特的环境对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演变的影响,以及注重实际的民族性格对美国历史、制度、社会文化甚至是生活习俗形成的作用成了该书的主要任务,全景式地描绘了美国400年来从新生到成熟的经历。
    在作者看来美国的历次战争和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不过是历史进程的结果,它们并不是形成美国这样一个独特国家的内在原因,所以不是该书叙述的重点。作者所认为真正的历史动因是人的精神和性格的差异形成的不同文化,也只有这才能解释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为什么美国的民主、法制、教育、经济模式会成为世界的标杆。所以追溯美国人精神和性格由来和影响才是关键,从这一角度我们也可以把《美国人》看成是外来移民精神历程的写照。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一部有关美国历史的书,为什么不直接就命名为“美国史”或其他,而叫做“美国人”。
    当然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北美大陆独特的自然环境中磨练出来的民族性格也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所以全书由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故事组成:清教徒严格的教义避免了宗教上的争斗,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实际制度和功用设施的建设;西部特别的牧草改变了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影响了美国人的性格;冰块的出售对美国早期经济的贡献;相比军队早已职业化的欧洲,美国人采用了人人皆兵的民兵武装方式,造就了美国独特的公民感和没有军事阶层的独特现象;西部大开发中社群组织先于政府产生并对后来各地政府的公用化、注重实效,让人们对政府保持警惕,造就一个保障型的服务政府起到了关键作用,等等。书中每一个小节几乎都讲述着类似的有趣故事,完全可以独立成章。有美国读者形容该书就简直像是一本论文合集。
    初次接触的读者肯定会感到全书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作者是有意安排。他将很多故事编排在一个大的话题之下。整个三部曲不论在观点和结构上都是非常特别,不落窠臼,完全打破了以前国别史的写法,避免了乏味的人名、地名、战争、伟人和重大事件的罗列,让人印象深刻。30多年后《时代周刊》依然对他的作品给出了高度评价:“灵活和富于开创性的风格,非传统而大胆的手法,引人入胜的观点并将大家熟知的事情进行重新编排,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