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高层审议“长三角一体化纲要” ,新国家战略浮现:A股终于等来新的风口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5-14 00:24:42

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高层审议“长三角一体化纲要” ,新国家战略浮现:A股终于等来新的风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5月13日,A股再次大跌:上证综指下跌35.3点,跌幅1.21%;深成指下跌132.03点,跌幅1.43%;创业板指则大跌2.01%。为数不多的亮点板块就包括了长三角一体化概念股,永利股份、皖江物流直线封涨停,亚士创能大涨7%,永冠新材、新朋股份、科泰电源等个股逆市走强。

这并非偶然。

同一天,《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长三角一体化纲要”)在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新华社在当天下午发布了这一消息。

新华社报道称,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把长三角一体化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又一个国家战略

事实上,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在2018年11月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家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就发布了三项重磅政策:“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在上海设立科创板”、“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如今这些重磅政策,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今年4月10日,在由中宣部组织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站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长应勇表示,上海将全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上海正在与江苏、浙江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是今年具备扎实基本面+新增成长性的优质区域经济主题,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值得持续关注。投资机会方面,短期落地看基建,长期愿景在科创,并建议关注区域的环保、基建、产业园区和贸易物流相关标的。”对此,华泰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提出。

而申万宏源证券则认为,根据公开信息,预计“长三角一体化”将包含三个关键词,并分别对应了三条投资主线:首先是对外开放,预计上海自贸区是核心载体,关注物流、港口贸易、金融板块;其次是科技创新,科创板+G60科创走廊,打造产融结合新高地,关注本地产业园区,校办企业、创投企业;最后一体化,打破区域间的制度壁垒,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5月13日备受瞩目的长三角一体化纲要官方并未全文发布,不过业界对于该纲要已经热切期盼。

“2008年以来,国家层面针对长三角地区共发布了几个重要文件,分别是2008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1-2020)》和2016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6月1日,由长三角联合办公室编制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正式发布;201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全文发布。外界可以从后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到刚刚审议的长三角一体化纲要的端倪。”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表示。

如何联动引期待

5月13日晚间,据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在此次编制的《规划纲要》中,将注重推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间的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规划通过打造长三角未来发展示范区,为跨省市产业布局和区域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

而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则提出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目标,并且具备了详细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具体而言,该“三年行动计划”覆盖了12个合作专题,拓展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产业合作与民生工程方面。同时也将进一步聚焦交通互联互通、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

这份“三年行动计划”列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三年行动计划”也将长三角地区建设目的定位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另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三省一市共提出了180余项合作需求和工作建议,而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最后又提出了360多条反馈,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被概括为“六个一批”:一是抓紧编制一批专项规划,要求提出启动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启动实施一批专项行动,“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三省一市积极谋划制定5G先试先用行动,在长三角率先布局5G网络建设,开展综合应用示范,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领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三是率先制定一批实施方案,要求四地之间编制建设“信用长三角”行动方案;四是推动落实一批重大项目;五是积极搭建一批合作平台,包括共建覆盖三省一市的G60科创走廊,研究规划建设长三角创新城市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六是全力推进一批民生工程建设,如积极研究探索急诊和部分门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可行性;实施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等项目。与此同时,“三年行动计划”还将旅游、体育、养老等合作事项纳入到其中。

另外,根据这份“三年行动计划”书,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未来3年内将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发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向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充分发挥基金对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三省一市将开展5G先试先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5G外场技术试验和5G网络布局,在边缘计算、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加强5G综合应用示范合作,并联手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加快建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架构,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率先发展;立足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示范区建设,在失信行为评判标准互认、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建立、联合惩戒措施落地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形成跨区域的信用联合奖惩模式,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环保领域信用水平;三省一市围绕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就合作原则、合作内容、合作形式、以及合作机制达成共识,明确打通省际断头路第一批17个重点建设项目;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宣高速铁路,深化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品牌园区深度合作和产融结合,推广G60科创走廊“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协同融合发展平台;三省一市法院共同支持探索人工智能在刑事案件审判流程中的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流程中的应用,拓展大数据技术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依托蚂蚁金服移动端产品技术优势,实现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城乘客轨道交通扫码便捷通行;以现有医院平台为基础,以腾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社交产品为纽带,沪苏浙皖相关医院运用电子健康卡,通过区块链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确保患者相关电子病历在就诊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人工智能影像、微信医保支付、个人健康档案等服务,推动医疗业务协同和分级诊疗,实现无缝转诊;三省一市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标识解析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服务资源池、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应用与互信、融合生态等方面强化合作,在全国率先建成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将海量工业数据资源,转化为高效率的生产、高质量的创新;助力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发展集群,沪苏浙皖大型企业联合发起设立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就各方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基金事宜在认缴出资额度、基金管理机构、基金经营期限、基金投资方向、保密条款等内容达成意向。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