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势谋局干事 比亚迪报表外的未尽事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3-28 10:43:0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北京报道
3月27日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公布了2018年度财务报表,这也是新能源补贴新政出台后首个公布年报的上市车企。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0亿元。
同时,比亚迪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7-9亿元,同比增长583.39%-778.65%。
补贴的影响
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为公众所熟知,但除了比亚迪汽车外,在手机部件和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等业务中,有着多项独角兽的产业实力,此外轨道交通产业也成为被外界看好的未来一大增长点。由此可见,比亚迪其实是一家综合性科技型产业装备制造集团。除汽车外,其他业务门类占据了超过40%的份额。受总体行业趋势影响,手机部件生产营收下降,光伏产业则受制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全行业景气度大幅下降。作为比亚迪公司产业的半壁江山,尽管受行业影响,但报表无法显示汽车业务的实际情况。
从2018年7月开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当月销量18793辆,而燃油汽车当月销量18522辆,这意味着,比亚迪新能源车的月度销量首次以271辆的差额超过了燃油车销量。从此之后,各个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屡屡超越燃油车。最终,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24.78万辆,燃油汽车为27.29万辆,成就新能源与燃油车五五开的局面。其中,比亚迪新能源销量更是同比猛增长118%,成为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冠军。这表明,经过2年对新能源与燃油车构成和布局的调整,比亚迪新能源车主业进一步加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能源车引领者;另一方面,销量超过燃油车的构成也意味着新能源车虽获得补贴却因无法及时到位导致企业不得不先行垫付巨额的补贴款。
3月19日,工信部网站公布《关于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将有近126亿元补贴将下发给近百家企业。其中,比亚迪凭借其较高的单车价格,将领取补贴26.89亿元,占比超五分之一。这意味着两年前的补贴需要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才能发放。届时补贴发放将极大的改观比亚迪的财务状况。
机遇大于挑战
一周前,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蔡澈进行了一场40分钟的电话会议。内容只有一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要全面实现电动化。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双积分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的车企将更加凸显竞争优势。
这两个消息的中心思想可归纳为:未来补贴退坡进而全面取消,而全球汽车全面电动化将呼啸而至。对中国的电动车企,无论由传统汽油车起家的比亚迪、吉利,抑或是新势力造车企业蔚来小鹏而言,似乎刺刀见红时刻到来了。
这对国内的电动车企而言是一个坏消息吗?
也许是,但对比亚迪而言,答案,否。
在奔驰,宝马和大众一致决定的带动下,三年内,全球汽车比拼的将不再仅仅是燃油车的销量和利润,而是电动化产品业绩报表。伴随着国内众多传统车企的大规模转向,比亚迪的先发优势将凸显出来。在可预期的期限内,新能源补贴的取消,将令头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技术、设计、产品优势,做大做强。比亚迪汽车新能源车销量全面超越燃油车,这意味着比亚迪踩对了节奏。
如果说之前中国电动化战略只是做了力度和范围较大的试点,那么随着奔驰、宝马、大众决绝的表态,可以预料,未来全球以电动车为代表的电气化时代将如山呼海啸般大规模涌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比亚迪无论从中国新能源车市地位、销量,技术储备、趋势布局、业务重构等都有望在新能源市场占据有力的位置。
保持领先占领高点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19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将售出260万辆,中国将达150万辆,占全球电动车销量的57%。而实际上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就已经突破125万辆,同比增长61.7%。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首次突破了百万辆大关。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销量占比更是超过50%;而增速依然高达61.7%。比亚迪方面,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24.78万辆,燃油汽车为27.29万辆,成为新能源与燃油车五五开的局面。其中,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18%,成为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冠军。
2019年1月,全电动车型比亚迪元(BYD Yuan),已经创造了多个记录——连续8个月创下市场销售纪录,销量首次突破10000辆大关,达到10930辆,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排名第一。比亚迪唐——一款PHEV(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销售,也获得小幅增长,达到了6908辆,连续5个月创下纪录。比亚迪几乎所有新能源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掌握核心技术
销量增长或许通过商务政策,车型投放来获得,但核心技术才是企业保持长期领先的要素。比亚迪是目前是国内唯一能自主生产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三大件及整车核心配套电气化元件的公司。
以车用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为例,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的企业只有西门子、英飞凌、仙童、三菱、富士、东芝这些老牌半导体巨头。高压大功率IGBT是新能源车不可或缺的能源转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被成为电子装置的“CPU”。
目前国内能生产IGBT的厂家只有两家——中国中车和比亚迪,比亚迪的IGBT则是民用新能源车的核心。要造新能源车,这一器件须从国外采购。现阶段,比亚迪所掌握的一些核心技术也引起了国际巨头的关注,2018年丰田曾将一辆比亚迪唐运回奈良做研究。
布局智慧互联
转型智慧出行成为众多汽车汽车制造商的共识,但电动化无疑是智慧出行的基础。在已经具备深厚的电动化产业布局和技术积累后,3月25日,比亚迪与华为在深圳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未来将在汽车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以及智慧云轨、智慧园区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汽车行业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根据合作协议,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淀与领先优势的比亚迪,将与在AI(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领域取得领先的华为,共同助力出行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此外,华为与比亚迪还将在智慧园区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合作,共同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双方还将强化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合作。华为和比亚迪共同开发的云轨eLTE无人驾驶系统此前已在银川花博园云轨落地,此次合作升级后,比亚迪轨道交通将进一步整合华为eLTE车地无线网络通信专网解决方案。据悉,华为与比亚迪的合作开始于电子领域,早在2004年3月便已开展业务往来。此次双方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将大力推动汽车行业与轨道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快速发展,在电动化的基础上,通过与华为智能互联的合作为比亚迪在智慧出行的未来趋势上做了布局。
电池分拆业务再造
2018年3月,比亚迪就已经启动动力电池业务的剥离工作,预计2018年年底或2019年年初拆分完毕。同年12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比亚迪计划将旗下汽车电池业务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并计划于2022年年底前寻求独立上市。
比亚迪电池业务的分拆正在提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充规模。比亚迪青海南川电池工厂于2018年6月27日正式宣布下线,主要生产三元锂电池,工厂建成后比亚迪的电池产能将达到24GWH。而到2020年,比亚迪计划将总产能扩充到65GWH,较2017年的12GWH扩充五倍。一旦比亚迪的电池业务分拆,最终单独上市,有报道称,这将是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的“独角兽”。王传福或将再创一个“比亚迪”。
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关注到了新能源车企迅猛的发展,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已经成了世界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如比亚迪这样的公司长期专注于新能源造车,经历曲折,但最终证明卡位准确;而且,多年的技术积累,如电池和其他关键元器件的掌握,为今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铸起了护城河,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水皮认为新能源补贴最终的全面退坡也是一个让鱼龙混杂的电动车市场最终水落石出,全面厘清的过程,让多年钻研技术耕耘市场的企业胜出是市场公平正义的体现。
2018年的业绩透露了比亚迪一年的营收情况,既有转型之痛,也有政策影响。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需要展示出其作为行业引领者的抉择和担当。在全球电动化即将全面到来的时刻,无论国家鼓励和扶持如何,比亚迪都做好了产业布局、业务调整、技术储备以应对真正属于自己的竞争时代。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