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整体上市目标逼近 贴牌乱价下陷管控压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3-08 17:42:3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距离2019年实现整体上市目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汾酒进入了攻坚时刻。从近期一系列行为来看,汾酒明显为此感到焦虑。2018年以来,山西汾酒引入战投、剥离辅业、收购相关资产、推出股权激励措施等动作不断,但因为汾酒集团非上市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有限,所以在业内看来汾酒欲完成2021年150亿元的营收目标难度很大。
为了实现整体上市,汾酒集团不惜牺牲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带动拖后腿的非上市公司资产。近来,山西汾酒(600809)频频进行溢价收购关联资产,涉及金额3.24亿元,尤其是在3月5日更是溢价238%收购集团资产义泉涌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汾酒销售公司还在3月7日下达了管控窜货和市场乱价的现象。其实,汾酒的贴牌乱象一直未能得到治理,产品的市场乱象也间接成为了汾酒整体上市业绩目标的绊脚石。
李秋喜的压力
2017年初,以混改为契机,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与山西国资委签订了2017年至2019年三年任期经营业绩目标考核责任书。按照上述责任书,汾酒集团三年内需完成整体上市计划,如果未能达标,李秋喜辞职走人。如今大限已到,李秋喜能否坐稳位置尚且未知。
因此,可以清晰看到,自2018年至今,对于改革,山西汾酒已经迫不及待了。先是2018年2月,引入战略投资者华润创业控股子公司华创鑫睿;6月,汾酒集团先后剥离旗下两项辅业资产,即山西男篮和汾酒商务中心项目;12月,上市公司分别收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销售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以及山西杏花村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资产。而在2019年1月初,山西汾酒又顺势推出股权激励方案。该方案显示,山西汾酒2021年的营收目标要达到150亿元,这较2017年至少增长150%。
150亿元的营收目标在汾酒集团的头顶上就像悬着的一把利剑。由于2018年全年的业绩报告还没有发布出来。但可以从2018年山西汾酒前三季度的业绩中可以看出端倪和趋势。其2018年第一季度、半年报、前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32.4亿元、50.4亿元和69.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8.56%、47.38%和42.41%。净利润分别为7.10亿元、9.4亿元和12.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1.82%、55.76%和56.89%。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其营收增速已处于下降通道,而净利润增速同样在变缓。被称为“蓄水池”的预收账款也同样不乐观。
3月7日收盘时,汾酒股价为52.77元/股,同比下跌4.23%。
贴牌乱象扰乱销售公司节奏
欲实现销售目标,汾酒销售公司也深感压力。
3月7日,汾酒销售公司营销管理部下发《通知》,喊话各省区、经销商、专卖店客户,对低价倾销、窜货、套取费用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进行“严打”。通知要求,即日起,全面停止接收北京、天津、河南市场的销售订单;2018年度多次窜货及2019年度发生过窜货的经销商,即日起,全系列产品停止供货。
业内认为,汾酒目前正在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状态。当外省酒企加紧入驻山西市场,已经对汾酒造成了一定威胁。令汾酒始料未及的是,自家后院又起火。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有公司以山西汾酒的名义向全国招代理商,经过电话接触后,组织有意向的人进入山西汾酒集团和山西汾酒股份公司参观,在酒厂内签订代理合同和授权书,收取代理费用,并承诺发放正规的股份公司产品。而结果,签约的经销商收到的是汾酒集团非股份公司的贴牌产品,且价格虚高。
为此,本报记者也联系上了这位反应情况的“受害”经销商,对方表示目前汾酒已经处理了此事,但汾酒旗下其他公司还有很多这种贴牌现象。“还有好多上当者,太多了。”该经销商称。
在业内看来,贴牌营销也是把双刃剑。不仅透支品牌影响力,还会造成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弱化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
对于以贴牌产品冒充上市公司产品的乱象,《华夏时报》致电汾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俊采访此事,但对方表示应以董秘办回复为准。但截至发稿前,董事会办公室未能接听电话。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汾酒作为授权汾酒品牌的管理者,有义务协助品牌运营商进行招商,但是也有责任进行子品牌招商行为的监管,这不仅是合同契约问题,更是汾酒作为中国白酒的领导品牌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上市公司救主心切
资料显示,汾酒集团是以白酒生产销售为主,集贸易、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集团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11个控股子公司、2个分公司和1个隶属单位;而山西汾酒是汾酒集团的核心子公司,
为了实现整体上市的目标,汾酒集团煞费苦心。
2018年12月3日,山西汾酒曾发布公告称,为解决与控股股东汾酒集团之间的同业竞争,更好打开省外及海外渠道,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欲以9282.75万元的价格,收购汾酒集团全资子公司山西杏花村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杏花村国贸”)的6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及少量资产及负债。10天之后,山西汾酒再次以1.22亿元收购关联方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销售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近日,又溢价238%收购义泉涌酒业,前后共收购关联资产4起。
而被收购的关联资产大多经营不佳。其中,截至2018年5月31日,杏花村国贸利润总额-2126.53万元,净利润-1585.97万元。截至2018年10月31日,刚刚扭亏的汾酒发展区销售公司营收2.12亿元,净利251.65万元。
业内认为,山西汾酒超高溢价收购大股东的资产,实为接盘侠,为大股东高位套现。事实上,这些被收购的资产都是汾酒集团早几年投资的资产,效益不佳,连年亏损,趁着山西汾酒盈利不错,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名为解决同业竞争,实为甩掉包袱,让投资人接盘。
“山西汾酒目前正配合汾酒集团整体上市计划向着品牌全国化与产品高端化两个方向进行推进,应该说,作为老名酒与清香型酒代表,汾酒在国际化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是依然面临着内部体制的约束,以及一线名酒下沉后的渠道挤压。”蔡学飞表示。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