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看门人”火了!一句话让中央领导批了4个亿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3-04 10:16:08
水皮杂谈工作室 北京发布
财富八卦,八卦财富,财富人物,我们今天关注的人物是单霁翔,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
真是活久见!近600岁的故宫借着文创的“东风”火了一把。最近,不仅创造了“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热搜词,还靠年销售收入15亿的规模,打败了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
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跟现在的光鲜相比,曾经的故宫如明珠蒙尘,一些文物疏于管理,处于野孩子似的放养状态,能变成现在的“超级网红”,多亏了一个人——故宫院长单霁翔。
1、600年来首位走遍故宫的人
单霁翔,1954年出生在江苏江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工作后,他从建筑学老师做到规划局局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没想到,2012年,在临近退休时,被调到故宫博物馆,担任故宫博物馆第六任院长。
上任不久,他便带着秘书,花了5个月,踏破20余双布鞋,走遍了故宫9000多间房屋,成为600年来第一个走遍故宫全部角落的人。除此之外,他还将故宫的每个建筑、每件收藏,甚至就连文物的数量,种类,存放的位置,都记于心中。也正是因为他对故宫的了解和熟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才能对症下药,大刀阔斧的对故宫进行保护和修整。
2013年单霁翔连发几条“死命令”,在故宫全面禁烟、禁火、禁车。刚开始,大家都以为单霁翔是随口说说的,因为来故宫参观的不仅有寻常百姓,还有很多世界各国首脑,总不能让国外领导人也下车步行吧。但还别说,单霁翔还真是那种认死理的人,就连法国总统奥朗德来了,他也坚持要求总统下车参观,将总统浩浩荡荡的车队挡在了故宫外,打破了建国以来的“外宾待遇”。
2、不是“掌门人”,是个“看门人”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位院长应该是个严谨的老干部,但其实他是个段子手,经常调侃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扫地僧”,也曾在节目中教大家如何“充分利用”领导视察。
据说,有一次领导来故宫视察,单霁翔故意让视察的领导看了枚裂缝的印章。在领导询问损坏的原因时,他回答说:“因为缺少经费。”等领导再问需要多少经费时,他顺势说出了:4个亿。领导一听金额,马上不接话了。
找到机会的单霁翔抓紧时间又讲了讲库房有多重要,但现实条件有多艰苦,听得人同情心泛滥,领导一激动,当场就批了经费。
就这样,单霁翔用一枚印章为故宫争取到了充足的经费,也得到了一个经验:“越是主要领导来的时候,一定要给他看最不好的地方。”
3、要带故宫文创去上市?
除了单霁翔自己爱讲段子,在他的带领下,故宫里那些文物的段子手体质也被发掘了出来,其中皇帝的表情包一时刷遍全网。
但很少有人知道,故宫文创始于2008年,前期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掀起大浪。直到2013年,单霁翔无意间看到台北故宫推出的“朕知道了”纸胶带,深受启发,才开启故宫文创“卖萌”系的转型之路。
再加上,近几年来清宫剧的热播,与宫廷相关的东西都备受大家关注。故宫文创也顺势推出了口红、日历、水果叉、输入法等产品,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突破1万种,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单霁翔始料未及的事情,他牵线拍摄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火遍大江南北,打败了《舌尖上的中国》跟《琅琊榜》,成为豆瓣最高评分的纪录片。
事后,他仔细研究了播出平台反馈的数据,发现70%的点赞都来自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由此萌生了跨界搭建文创商业版图的想法,也就有了《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这些当下大热的综艺节目。2018年12月,故宫还开了一家“故宫角楼咖啡”。
那么,面对站上文创产业风口的故宫,资本市场的人首先坐不住了,各种提议让单院长带着故宫文创上市,毕竟故宫不仅有前景广阔的文创产业,还有基本固定的门票收入,这要是放在A股市场,必定是个优质的好公司。
但在单霁翔看来,故宫文创的使命远不是赚钱那么简单。他当前要做好的是文化传承,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编辑:戈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