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互联网银行的探索之旅:三年内,怎么让路边摊都贷到款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3-01 21:54:2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两会报道
这些年,无论是财政、金融还是工商等国家部委均在加码支持小微企业。尽管如此,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依旧困难重重。
一组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5600万家小微企业中,只有11.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更有人士曾指出,我国小微企业总的融资缺口达22万亿。
然而,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包括路边的包子铺、菜市场的小摊主等线下的小微经营者也纷纷从网商银行贷到了款。不仅如此,借助于支付宝,他们还装备上了数字化的经营手段,获得了经营分析、财务管理、理财、保险、贷款等多维服务。
3月1日,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在北京披露,2018年,网商银行为小微经营者提供了超过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其中96%发放给了贷款金额100万以下的小微经营者,“我们希望未来3年内,能让中国所有的个体户、路边摊都贷到款。”
他透露,过去一年,中国三四五线城市小微经营者从网商银行获得的贷款增速超120%,远超一二线城市,显示出中国经济下沉市场的活跃。
连路边摊都能贷到款,这或为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解题思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既往经验来看,要服务好小微企业这种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技术是解题的思路。
比如基于创新的风控技术,网商银行的客户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就能7×24小时获得金融服务,实现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又称为“310”模式。“310”背后则包括10万项以上的指标体系、100多个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这些风控技术,一方面可以让小微企业和经营者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将网商银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日前在谈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时亦表示,“要重视金融科技的力量。”现在,很多国际同行认为,互联网成就了中国金融科技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的弯道超车。
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监管模式与新的业务业态之间还存在需要弥合的区域,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应用潜力犹在。未来,激发这些潜力,同时配合科创板、金融服务业双向开放等一系列举措,中国有望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的世界性难题和防控风险方面实现并驾齐驱。
路边摊贷到款 小微企业融资难
经营血旺店的罗玉涛正计划把第三店开到成都最旺的春熙路商圈去,餐饮新手张泽林一出手就拿下城中旺铺,姚国华经营的堂食店“老街坊”变身杭州外卖第一……这些小微经营者成功的背后有个共同的特征,即在自身资金不足之时,遇上了网商银行。
据悉,2018这一年,数千万码商凭借收钱码装备上了数字化经营的手段,建立起了一套可量化的信用数据体系。支付宝和网商银行合作,给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多收多贷、多收多保、多收多赊等多维服务。“我们希望未来3年内,能让中国所有的路边摊都能贷到款。”在金晓龙看来,在中国民营经济中活跃着一个庞大而分散的群体,那就是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比如我们常见的路边小店、路边摊等,他们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这些被传统银行拒之门外的路边摊相比,中小微企业的规模优势要大得多,然而,它们多数却没有这么幸运。但蚂蚁金服一直希望通过技术能力为它们提供数字化服务,解决它们的生存问题。
不过,与一些顺利获得贷款后并实现扩大经营的路边摊相比,我国一些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存。
可以说,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意义重大。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对此曾有“56789”的简练总结——民营经济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为12年左右)。同时,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正常营业的约占三分之一,而之前中国小微企业平均要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才第一次获得贷款,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必须熬过“死亡期”之后,才能获得贷款。
公开数据还显示,目前中国5600万家小微企业中,只有11.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曾指出,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大多在13%-15%,小微企业总的融资缺口达22万亿元。当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求助社会资金,成本往往高达年化36%。
事实上,一直以来,无论是财政、金融还是工商等国家部委,都对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提供了多项支持。
例如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有“三个不低于”的要求。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中国工商部门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革为认缴登记制,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门槛。同时,各地也逐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释放住所资源,传统的厂房、车库等都可以成为创业创新的空间,大幅度降低创业成本,为草根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政策的加码之下,近两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获得一定程度缓解。
不过,他亦表示,大多数信贷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没有被满足。传统银行在服务占总量不到20%的头部中小企业方面有其优势,但在触达余下体量更小、代表我国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方面,力有不逮。
小微企业融资难有解 科技提供新解题思路
不禁有人疑惑:连路边摊都能贷到款,为什么小微企业还融资难?而要想找到这个答案,得先知道小微企业究竟难在哪里?
“首先,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缺失,金融机构难以完成有效的风控和授信。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没有可信的数据化记录,小微企业运营成本、生意流水和客群消费类型等都无法被金融机构获知和核证,导致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对其融资风险做出有效判断。其次,传统信贷模式在服务小微企业可持续性差。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传统模式是以线下风控、线下放贷为主,该模式决定了其难以触达更多小微企业且动力不足。”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他还进一步表示,小微企业融资还面临“两多两难”问题,即“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本多,投资难”。民间资本有较大意愿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辅助渠道”,但却面临“投资无门”。
据悉,近年来,一些民营银行和互联网小贷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风控、线上放贷,初步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触达、成本、风险等难题,但由于融资、放贷中的各种不合时宜的监管限制,导致其作用有限。
不过,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难题上面,路边摊融资变革恰恰揭示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解,即科技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2月28日,《人民政协报》第19期财经智库沙龙聚焦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谈及去浙江调研时的感受。他表示,浙江的民营企业金融市场化程度在区域层面比较高。例如,网商银行就主动运用了金融科技去解决风险控制问题,既降低了放贷成本,能有效控制风险,又提高了效率,带来了盈利。
“这套风控模型我们看了以后觉得非常令人震惊,它可以做到零人工干预就可以给小微企业贷款。”刘尚希介绍说,互联网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形成了一套风控模型,这个模型由上万个方程构成。
有业内人士更是直言,要支持鼓励小微企业装备数字化经营手段,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一手政策、一手科技,服务小微,两手都要硬”。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青坑村村主任俞学文表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多方位的过程,因此应该集合各方面力量进行。而一些龙头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出一条创新的用数字技术服务之路,这也应该是未来大数据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应该积极利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优势,鼓励并在政策上支持有能力的金融科技公司积极投入到服务小微企业中来。
不少业内人士亦表示,从网商银行的案例来看,小微企业融资这样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生意,有望依赖技术和数据来解决。这就需要小微企业能够实现技术升级,装备上数字化的经营手段,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以解决信用问题。
据了解,在网商银行,风控不只是后台技术,还与为小微经营者提供服务的产品更多联动起来。比如,将风控技术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在“多收多贷”的页面,商家能够看到,用支付宝二维码向有效顾客收款,顾客越多,自己能够贷款的额度越高。比如,有的商家收款一笔就能在提额日提升50元额度,直至达到这次提额的上限,让商家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产品的创新外,网商银行也在技术应用上不断创新,一些别人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算法,已经被创新应用到了网商银行的风控实践中。比如,传统的风险预测模型通常采用回归、决策树等算法,通过固定时间截面的数据进行预测,而忽略各种行为在发生时间上的连续性。网商银行将最新的Dynamic Structure2Vec算法应用在了多头借贷的识别上,不仅整合了静态的异构网络信息,还增加时间维度,将原来立体的算法上升到四维空间。从而把上一个时间点的状态传导到当前,是一个流式的自我学习的深度学习工具,可以挖掘出潜在的行为模式。
“正是在上述一系列风控技术的助力下,金融服务线下小微商家不仅成为了可能,成本也大幅降低。”网商银行表示。
有数据显示,过去金融机构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据了解,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其中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就花掉了2块钱。
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数据风控来说,税务信息是重要的数据来源。
而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以来,网商银行在原有“310”模式基础上,不断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探索,推出“银税互动”,依托税务信息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快速提升8-10倍,上线“网商贴”将不断加快小微企业票据流转。
“以往,小微企业线上网店的经营情况,或者线下码商通过收钱码经营的数据,是网商银行风控的主要依据,其实并没有反映企业的经营全貌。税务数据的引入,让商家线上线下的整体经营状况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呈现,客户画像更为精准,不但让小微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风险。”网商银行方面坦言。
数据显示,此前网商银行引入了发票信息,依靠这项数据,不少小微企业获得了提额。短短一年,获得的贷款增加了400亿元,余额不良率小于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网商银行指出,金融科技让税务数据更有效地服务小微企业。网商银行在开展“有税贷更多”业务中,坚持做了“确保服务小微实体”“确保数据运用安全合规”“确保小微企业310服务体验”。
网商银行还预计,未来一年,将携手金融机构,为超过200万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提供2000亿元的资金支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让更多小微企业从诚信纳税中得到实惠,促进小微企业依法诚信纳税。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银行携手合作 共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一直以来,传统金融机构在给小微企业授信贷款时较为谨慎。
“我国小微企业在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融资的比例大约是6∶4。在民间和正规金融之间,融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大约在6%左右,网络借贷利率大约在13%,温州的民间借贷登记利率在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贷款利率在15%-20%区间。”央行行长易纲早前指出,如果正规金融提供的服务多一些,小微企业融资加权平均成本就会下降一些。
本报记者注意到,这两年来,在传统银行均在加速布局小微金融解决小微融资难题的同时,新金融以及互联网银行俨然已经成为一股重要的补充力量。
为此,有人士建议称,要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进行合作,从资金和技术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对此,金晓龙也坦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网商银行等互联网民营银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要想从全社会解决这个问题,网商银行等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力量尚显微弱,只有广泛的合作才能撬动更大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早在去年6月,网商银行就宣布启动“凡星计划”,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与金融机构共享“310”模式。他表示,“未来三年,网商银行将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携手,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俞学文也认为,发挥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尽最大可能服务更多小微企业。
据了解,现阶段,网商银行的背后有非常多的已与许多中国金融机构如银行、小贷公司等展开一起共同合作,联合贷款模式已经成为服务小微企业非常普遍的模式。靠这种合作的模式下,绝大多数不良率基本可以控制在1%左右。
“实际上,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贷款很难解决这些小微经营者店铺的大发展问题,我们主要是为了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在他们的背后,往往有一家人的温饱需要支撑。”金晓龙坦言,换言之,当一个路边摊体量增长到一定限度,他们就不再是蚂蚁金服的客户,而应该成为传统银行的服务客户。
这样一来,是不是会白白流失很多客户?对此,他则进一步指出,这和蚂蚁金服的初心有关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其经济结构中必然存在小店或路边摊这样毛细血管一样的经济单元。在他看来,这个体量微小但数量庞大的群体不应被忽视,他们的需求得不到解决,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只有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打通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使主干道里面的金融资金、金融资源通过毛细血管真正渗透到每一个社会经济的细胞之中,也就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这种合作要想持续,需要机制的保证,更需要监管部门的鼓励。”金晓龙最后亦强调称。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