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一窝蜂做金融不可取
冉学东
金融业并不意味着必然暴利,即使科技金融也如此。
近日,中国移动成立中移动金融的消息震动业界,这家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是融合支付、特色电商、金融科技三大业务领域为主体设立的专业机构,致力于做一流的“通信+消费+金融”综合服务商。
中移动目前在金融领域主要的牌照是和包支付,具有支付全业务牌照,交易规模已突破2.1万亿,打造成中国第三大支付品牌。
其实,中国通信业三大巨头早已觊觎金融业务,2011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推出了独立品牌“甜橙金融”。目前甜橙金融旗下拥有翼支付、红包套餐、甜橙理财、橙分期、甜橙保险、甜橙国际、甜橙信用等业务板块。
翼支付是国内最大民生缴费服务供应商和中国电信第一大通信费充值服务商,业务覆盖全国近400个主要城市、300所校园,线下进驻门店超过110万家,线上合作电商约150家,拥有3亿多用户。截至目前,甜橙金融整体交易金额超过8000亿元,累计用户数达5亿人,月活用户4000万人。 甜橙金融官方的口径是,翼支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成为中国前三大个人支付应用”。
另一大通信巨头中国联通在金融领域也不遑多让,近期有市场传言,称中国联通即将成立家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公司名称叫"联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这是继设立联通资本投资公司后,中国联通组建的又一个和金融、财务业务相关的公司。
据报道,联通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由中国联通母公司和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不过,对于这个消息联通集团至今未有回应,但是联通在金融方面的布局已经初具阵势。日前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走马上任中国联通总经理一职,可以推测下一步作为金融家的李国华将为中国联通在金融领域的攻城略地提供更加切实的战略。
2011年,中国联通获得支付牌照,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沃支付”,通过沃钱包客户端为个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民生支付应用与互联网金融服务,同时为政企类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支付金融解决方案。此后相继布局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理财、融资租赁等领域。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曾表示,中国联通在金融支付领域,打通客户的通讯账户和支付账户,联合社会已有支付和渠道资源。
尽管三大通信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布局相当有雄心,但是其实它们已经是迟来者,政府对于科技金融的监管正在逐渐加紧。这两年余额宝从崛起到逐渐式微,第三方支付断直连,相互保被叫停,互金征信也逐渐被统一等等这些表现都表明以前野蛮生长的金融科技也逐渐进入规范轨道。尤其是以P2P为主的网贷行业这几年遭遇了强监管,为了防止风险发生,政府从2017年以来实行了多轮的严格审查,备案频频延期,互金平台备受煎熬。
今年前半年互金暴雷潮不断,引发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导致某些好的平台受到牵连,截至2018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187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245家。按照市场猜测,目前的互金平台数量可能还嫌多,今后可能还将进一步压缩数量。
当这些通信巨头醒悟过来要大干一场时,监管已经开始拧螺丝,至少在监管的态度看来,目前金融业不应该是一个扩张的时期。
总的来讲,无论是科技金融还是传统金融,最终还是金融业,是以经营风险为主的,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具有强大的负外部性,不应该成为所有人都能做的行业。世界上不论哪个国家,金融业都是强监管、必须持牌经营的行业。
通信行业有科技基础,有庞大的流量,有海量的精准的消费者消费和行为数据,看起来似乎是天然做金融的行业,但是这种认识很明显是肤浅的。
金融业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暴利性,这是经济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业跟其他行业一样赚的是平均利润。金融业跟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连,经营具有相当复杂的专业性,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金融业的发展基础就是增加杠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中国经济杠杆过高,债务居高不下,经济泡沫巨大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壮大金融业,必然要进一步增加杠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经济调控管理的要求。
三大通信巨头属于央企,获取金融牌照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央企更应该聚焦主业,狠抓科技创新,把产品做好做扎实,而不是看见别人赚钱就眼红,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好。更何况金融出了问题,会影响宏观经济大局甚至社会稳定。就跟国企做房地产一样,央企一窝蜂做金融不可取。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