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从“欧洲病夫”到“全球翘楚”——徳国经济再创辉煌的七个“秘密”

作者:王天灵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07 21:32:19

摘要:在全球化、欧元区危机等多重冲击下,德国如何突出重围,实现繁荣发展?《德国的七个秘密》作者大卫·奥德斯和埃里克·莱曼从7个关键层面,揭露、解释和剖析德国的经济与社会,如何在全球动荡时期为国家提供巨大托力。

从“欧洲病夫”到“全球翘楚”——徳国经济再创辉煌的七个“秘密”

王天灵

二战后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但1990年两德统一后的10多年,德国经济陷入增长停滞、失业率高企、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多重困境,一时被讥为欧洲病夫。以前总理施罗德2003年启动劳动市场重大改革为标识,以2005年默克尔上台执政为起点,德国经济在增长、就业、出口和财政等关键指标持续改善,且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很高韧性,被认为是创造了第二个德国奇迹

1990年德国统一后,同一般人的印象相反,德国在经济上并未能享受冷战结束带来的和平红利。相反,德国从1990年到21世纪初,经济增长率持续在1%左右徘徊,失业人数从统一时的250万剧增到世经末的近500万。当时法国的人均GDP超过德国,甚至意大利也与德国不相上下。与美国的人均GDP差距,则由1991年的2000美元扩大为世纪末的1.2万美元。世纪之交的德国被讥称为欧洲病夫

德国统一后奇迹失色,一般认为是由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统一后劳动成本增速远超过生产率增速。仅东部地区工资上世纪90年代就上升107%;二是为吸收1800万东部人口、提高东部地区生产率(为西部的40-70%),对东部地区追加大量短期收益很低的投资;三是对全球化挑战准备不足,德国在工业方面要面对来自亚洲等低成本地区竞争,在创新和高科技领域又无力与美国竞争。

2005年开始迄今的10多年,德国经济走出了一条亮丽的抛物线:增长率稳定保持在2%左右,失业率从2003年的11.3%降至4%以下,跻身全球首屈一指的高附加值出口大国,从2015年连续4年保持大幅财政盈余。

书.jpg

在全球化、欧元区危机等多重冲击下,德国如何突出重围,实现繁荣发展?《德国的七个秘密》作者大卫·奥德斯和埃里克·莱曼从7个关键层面,揭露、解释和剖析德国的经济与社会,如何在全球动荡时期为国家提供巨大托力。这本书探讨是什么使该国绝缘于长期经济衰落,并能充分利用全球化携带的契机而不是沦为受害者。这些洞见可以启发其他国家,进而驳斥全球化导致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必然恶化的失败主义论调。——欧洲病夫到一枝独秀,德国经济再创奇迹的背后有七个秘密

7第一个秘密有关企业组织:尊崇中小企业。如果美国经济是由少数明星大企业支撑,是站在巨人肩上。德国经济则是由无数不事声张的中小企业支撑,可谓站在侏儒肩上。众多中小(家族)企业家群体根植地方,深耕细作,稳健专注致力于增量改进和品质提升,成就了全球产品细分利基市场的众多隐形冠军,成为支撑德国地方发展、构建德国经济韧性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新一代有创意、有活力、强烈进取的初创企业在过去十多年大量涌现,德国正迅速转化为一个注重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的社会。

第二个秘密有关知识和人力资本:独特的熟练工人养成体系和科技知识生产传播体系。在知识生产尤其是大学教育等单项领域,德国同OECD伙伴相比并不出众,但德国有两个世界级的独特强项:一是不断革新的双元制教育所进行的熟练工人养成体系,这对保持德国制造业品质和服务业竞争力提升贡献巨大;二是以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下辖81个研究所)、弗朗霍夫学会(下辖80个研究所)、赫姆霍茨协会(下辖15个大科学中心和250个研究所)和莱布尼茨协会(下辖84个研究所)等德国四大科学联合会为代表的先进科技知识生产并向生产一线进行高效、系统性渗透的知识生产扩散传播体系。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这有力地支撑了德国变身为知识创新驱动的经济和社会。

第三个秘密有关国民精神(国民性):兼具乡土情怀与开阔视野(根与翅膀,出自歌德的诗篇)。一方面,德国人重视(乡土),有比其他国家更完善的地方一级的决策治理传统,加之基于区域政策Standortpolitik)建构的社会机构、组织和经济基础(中小企业),成为支撑德国经济竞争力的一大精神根基;另一方面,德国人亦遵从歌德教导重视翅膀(开阔视野),注重看世界、研究世界和与世界互动,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德国教育家洪堡:最危险的世界观是从未见过世界的那些人的世界观),以超越的局限性。如2015年出台旨在推进在德国形成更广泛的中国能力的《中国战略(2015-2020)》),以及近年兴起的重视学习外语和理解外国文化的热潮,借此不断发现新的机会,这已使德国在经济上获得巨大回报。而抓全球化机遇与妖魔化全球化,也成为德国与法国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源。2004年德法人均GDP不相上下,2017年德法GDP则分别为44469美元和38476美元。

第四个秘密有关社会基础构造(Structure):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与自主作为的社会组织。在德语中,这种社会基础构造除了物质意义上的基础设施,更包括在深层次影响经济社会的各类自治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基础设施的目的是实现联通(Conectivities)良好的基础设施(这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等文化设施),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让人们之间实现良好的联接、互动、交流,进而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和经济活力。而根植于德国的调控政策Ordnungspolitik)、具有法律文化和历史根基的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则为德国提供了一种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决策框架。诚如德国思想家斯宾格勒一个世纪前所言,胜利的秘密在于肉眼不可见的‘组织结构’当中。在德国不可胜数的这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真正功能,在于它提供众多使个人可以从事所渴望的创造性、自发性事业的平台。

第五个秘密有关政治:稳健性与通权达变。德国政治和社会具有世界罕有其匹的稳健性,这从德国二战结束以来历届总理连续任职的时间上能看出来;但面对全球化这一根本性变化,德国政治也开始显现其能够通权达变的另一面。德国认为全球化不意味着要牺牲许多传统价值、机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是需要权变平衡好这些传统,来形成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德国政治有能力通权达变的最好例子,莫过于今天仍让德国人回味无穷的劳动市场改革。2003年,时任总理施罗德通过《2010议程》启动劳动市场改革,通过纳入更多灵活性彻底修正了劳动市场方向,而这项改革正是许多欧洲国家避之不及之事。这一重大改革成为导致施罗德两年后下台的重要因素,但也因此修正了德国国家前进的方向,使得德国经济和社会更加全球化,并推动了德国向创新驱动经济体的转变。

第六个秘密有关制造业:高品质制造业。德国人对制造业的坚持在外人看来近乎偏执,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失去制造业基础的国家,面临失去创新能力危机。这使得德国没有盲目去追随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解制造业的趋势,而是坚持对制造业进行持续、细致和战略性投资。这使得德国制造这一德国的全球名片,在金融危机后注重制造业的全球风气下更加靓丽了。由制造业引导和驱动的经济,也使德国经济在中长期表现、强韧性上同其他欧洲邻国区别开来。德国的经验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并非制造业的替代物,而是与制造业互为补充,如同一硬币的两面。德国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制度体系安排,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注入了创造业,不仅加强了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也提升了地方、乃至国家的竞争力。德国最繁荣的地区,如巴符州、斯图加特和慕尼黑,都选择大量投资于知识和人力资本,加强制造能力,建立创新和企业家社会。

第七个秘密有关国家形象:利用良好的国际形象开发经济利益。无论是德国人的自我认知,还是世界对德国的观感,都已发生根本变化。一方面是德国已经是统一的欧洲不可或缺的一员;另一方面新一代德国领导人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历史。德国已经进入一个舒适区域,默克尔总理甚至自许德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德国还成功地将自身在世界上的新身份、良好形象转化为经济收益和竞争力。德国还努力出台各种政策,包括最新修改《移民法》,致力于创造良好环境,以使德国能成为一个像美国一样成功吸纳集成利用全球资源之国。

对德国之外的读者而言,由上述德国经济的七个秘密所造就的德国经济的持续提升动力和对面危机的强韧性,从宏观上可以做如下三方面解读:

第一是在哲学意义上,德国文化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使之能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修正和改革,重新校准传统优势,张扬时代精神,在保持稳健性的同时,促进了知识创造、熟练工人培育、知识价值溢出、企业家精神张扬等全球化经济时代的核心经济要素,并打造出能源转型工业4.0这两张新的德国国家名片。

第二是在经济学意义上,德国经济施政并非是由于通俗理解的徳国人重视节俭这一需求侧政策,而是持续在经济的供给侧采取有效的战略性举措。德国经济再创奇迹的7秘密,重点都是在供给侧用力。德国特色的供给经济学,完全修正了过去几十年主要由里根经济学定义的供给侧改革。这使得德国始终保持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高了地方和整个国家的生产率、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第三是经济和社会治理意义上,是德国在挑战面前展现的世界级协同能力。注重稳健的政治文化、积极有效的地方自治、自主活跃的民间社会、直面挑战的讨论和对话文化、妥协互让的社会合作传统,使得德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能够和而不同、减少内耗、凝聚共识,在协同应对全球化等重大挑战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作者为在德国柏林工作的宏观经济观察者)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