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最后两个月财政支出比例不足17% 年末为啥不突击花钱了?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16 12:11:15

摘要:《华夏时报》记者发现,今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320亿元,已经完成年初预算的83.6%,这意味着接下来两个月,财政支出任务仅为年初预算的16.4%。这和此前动辄20%、30%的“突击花钱”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个月财政支出比例不足17%  年末为啥不突击花钱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时至年末,随着财政部10月收支数据的出炉,国家账本的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今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320亿元,已经完成年初预算的83.6%,这意味着接下来两个月,财政支出任务仅为年初预算的16.4%。这和此前动辄20%、30%的“突击花钱”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在此之前,突击花钱的问题一直存在。2010年-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财政在每年12月份“突击花钱”的现象很严重,平均占到全年财政支出的16.45%,最多的一年仅12月就花掉全年财政支出预算的20.09%。

“现在已经不存在突击花钱的问题了。预算法的修改可以说从根源上杜绝了突击花钱的问题,同时,近两年大规模减税,让财政收入增幅不断缩窄,今年10月还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也让财政支出更加谨慎,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专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财政支出不足17%

据了解,在过去的预算编制算法中,当年的财政支出情况决定了下一年财政拨款的基数。简言之,如果当年的财政支出没有完成预算份额,那么在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中,其基数就要相对应地被削减。各级政府为保证来年的“钱包”充裕,就必须要把完成支出预算当做任务来做。这一不够科学的预算编制算法,造成了年底“突击花钱”的做法。

不过,这一情况已经获得根本性改善。

按照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3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341亿元,同比增长1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90亿元,同比增长7.2%。

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320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年初预算的83.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5300亿元,同比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020亿元,同比增长7.3%。

所有支出中,主要支出项目同比均有所增加,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4%,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9%,保持较高增速。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更加精准有效,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大力减税降费的同时,保持较高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在此前解读数据时表示。

接下来两个月,财政支出任务仅为年初预算的16.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基本下达完毕,目前已经开始提前下达2019年的转移支付,要求各地待2019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财政部表示,此举是为了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快支出进度。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央财政已下达地方今年内转移支付资金58980亿元,为预算的95.6%。其中,已下达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37369亿元,为预算的96.5%;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1611亿元,为预算的94.2%。未下达资金主要为据实结算项目及应急救灾支出。

11月9日,财政部连发6份文件,提前向全国26个省份投入2019年的16632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据了解,这些资金一部分是提前发放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总额高达13350.2亿元;另一部分是包含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在内的五类资金,总额为3281.8亿元。

在获得中央拨付资金的省份中,四川最多达到1184亿元,河南第二为1173亿元,湖南为963亿元。这也是今年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中央给出的大礼包。

在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看来,中央适时适度下发一定资金,是为了保证基建、民生等政府支出能够有序合理进行,解决各地方发展以及地方财政等均衡性问题。

经济学家宋清辉则直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再加上临近年底,中央提前给地方政府财政红包,不但可以改善民生,也可以提前产生效益。”

规范花钱

据了解,我国财政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在2015年开始得到遏制,去年11-12月财政支出占比首次跌至23.6%以内,今年更是不足17%。

这和改革预算编制算法有很大的关系。2014年8月份出台《新预算法》之后,现在我国财政通用的预算编制算法是“基数加增长法”,即为“收支预算数=基期收支执行数×(1十增长比例)”,在考虑上年支出基数的同时也要参考各项支出的增长因素,可于年底提前上报。另外预算结余现已归原单位所有,转入下一年继续执行,并在其年的6-7月设置年中预算加报机制。可以说“不花等于浪费”、“花的少就分的少”的观念在如今已经不存在了。

近年来的减税政策让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今年10月,全国财政收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税收收入增速大幅下滑是公共预算收入由正转负的主要原因,这也突显出我国减税政策的成效。数据显示,10月份,税收收入13464亿元,同比下降5.1%。

同时,赤字高于去年同期,也表明积极财政力度加大。10月公共财政预算盈余3696亿元,低于去年同期5112亿元。1-10月共实现公共财政预算赤字1.38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26万亿元,财政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快。此外,10月政府性基金实现赤字200亿元,1-10月政府性基金实现赤字580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盈余2934亿元,同样说明积极财政力度进一步加大。

不过,李超表示,减税降费、深化增值税改革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财政收入同比下降。如果进一步减税让利,则财政收入负增长有可能出现进一步扩大,在明年卖地收入大幅下滑的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难以为继,甚至陷入违约风险,被动扩大财政赤字将成为一种必选项。同时10月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20.1%,要警惕今年大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所引起的的债务利息快速增长对财政的压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